【正見網2015年10月17日】
一、不要賤視卑賤者!
齊桓公讓管仲去請寧戚出來從政。管仲見到寧戚,說明了來意,寧戚沒有答應,只說了一句話:“浩浩乎…”管仲沒明白是甚麼意思,又不好再問,便回來了。
回到家中,管仲還在琢磨這句話的意思,竟忘了吃午飯。管仲家的一個婢女,見他這個樣子,便問他:“您有什麼心事嗎?”
管仲說:“這些都是你不懂的。”
婢女說:“您不要小看年齡小的人,也不要賤視卑賤者。從前吳國同邗國打仗,邗國規定:沒有退乳齒的少年,不能參軍作戰。有個叫國子的小孩,便拔掉自己的乳齒,參加了軍隊,結果為邗國立了很多功;百裡奚本是養牛的,出身卑賤,但秦穆公重用他,終於稱霸諸侯。可見,對賤者不可賤視,對少年不可小看。”
管仲聽了說:“此警言也!”大吃一驚,沒想到婢女能說出這番話,於是,他才說明:“君上派我去請寧戚,出來佐政做官,寧戚只對我說:‘浩浩乎…’,我想了很長時間,還是不明白他是甚麼意思。”
婢女聽了,沉思片刻說:“我記得《詩經》裡有這樣一首:‘浩浩然的大水,游著鬱鬱然的魚。沒有家室,何處能招我安居?’我想,寧戚大概是想娶妻成家吧?”
管仲聽了,恍然大悟,連聲說:“對,對。”
二、當官的私通必然招禍!
魯桓公的夫人,叫文姜,她是齊國的姑娘。有一次,魯桓公準備去訪問齊國,夫人文姜也一再要去,魯桓公答應了。
大臣申俞,諫止說:“您這樣做不對。女有夫家,男有妻室,男女不能混亂,這是一種禮。您不能帶文姜去。”
魯桓公不聽,還是帶著文姜去了,他們在濼水與齊侯相會,宴會上,文姜與齊侯,兩人眉來眼去。她還乘魯桓公不備,偷偷地與齊侯幽會。
很快,魯桓公便知道了文姜私通齊侯的事,他嚴厲地責備文姜。文姜很害怕,便把這事告訴了齊侯,齊侯大怒,想殺死魯桓公。於是,齊侯暗示公子彭生,讓他在扶魯桓公上車時,把他的肋骨打斷,沒走多遠,魯桓公便死了。
齊國的大臣豎曼,對齊侯說:“彭生作為公子,僅次於國君,不忠諫卻阿諛奉承,使國君失了親戚之禮;現在又為國君闖了大禍,使兩國結怨,彭生怎能免罪呢?魯國肯定不會罷休,興兵問罪,並且一定會以彭生為藉口。”
果然,沒多久,魯國便派使者對齊侯說:“我們國君,很敬重您的德望,特地到齊國與您修好,但卻沒有生還。我國的百姓都在怨恨彭生,請您用彭生的命,來消除魯國人的怨恨吧!”齊侯無奈,只得忍愛殺了自己的兒子彭生,向魯國謝罪。
又過了幾個月,齊侯帶領侍從們,到貝丘打獵,見到一頭野豬。侍從們說:“這一定是公子彭生。”(確實是彭生有怨、顯靈!)齊侯聽了大怒,說:“彭生怎麼敢來見我,用箭射死它。”侍從們舉箭便射,這頭野豬像人一樣站立著,哭叫起來。齊侯十分害怕,一下子從車上栽了下來,腳扭傷了:鞋也不知丟到哪裡去了。(齊侯開始遭報!)
回到宮中,齊侯向一個叫費的侍從人員要鞋,費急忙去尋找,可怎麼也沒找到。齊侯大怒,下令鞭打費,費無法忍受,掙脫、逃了出來,正好在宮門,遇到了一夥造反的人,他們不滿齊侯的統治,準備殺死齊侯。費對他們說:“齊侯很昏庸,我無法忍受他的鞭打,逃了出來。”說完,還讓造反的人,看了他挨打受傷的後背,造反的人相信了,就讓他進宮去,幫助一起捉齊侯。
費急忙跑回宮中,把這一切都告訴了齊侯,又把齊侯藏了起來。(費此時又反悔,態度又變)然後,費率領衛兵反擊造反的人,結果費戰死在宮門的台階下。為了保住齊侯的性命,大臣孟陽,冒充齊侯躺在他的床上,造反的人衝進來後,揮刀便把孟陽殺了。可是,造反的人中,有個人認識齊侯,覺得剛才殺死的人不像齊侯,於是,這伙造反的人,便四處搜尋。突然,他們在床下面,發現了齊侯的腳,於是他們拉出齊侯,二話沒說,便殺了齊侯。(齊侯終於遭報!)
這個當了大官、卻搞通姦的傢伙,終於死得十分難堪、又醜陋,弄得到處是傳聞。
三、“三不歸”
齊桓公問管仲說:“人民飢而無食,寒而無衣,正常賦稅無力交納,房屋漏雨不肯修補,對於這些,我該怎麼辦呢?”
管仲回答說:“請您下令,剪掉所有路旁樹上的樹枝。”
桓公奇怪地問:“剪掉樹枝,就能解決問題嗎?”
管仲笑著點點頭。於是,齊桓公下令:剪掉路旁樹上的樹枝。
過了一年,奇怪的事情發生了。齊國的老百姓都穿帛(好布)作的衣服,家家都有餘糧,按時交納稅租,破屋也都修補了,人民變得勤快了。看到這些變化,桓公既高興,又驚奇,他問管仲:“剪樹枝和這些變化,有什麼關係呢?”
管仲回答說:“齊國人喜歡聚在一棵大樹下休息,那是因為樹枝不剪可以乘涼。許多飛鳥落在樹上,青壯年都拿著彈弓在樹下打鳥,終日遊戲不歸;老人們扶著樹枝高談闊論,也終日不歸;趕集市的人,也躺在樹下昏昏欲睡,很晚了也不回家。現在您下令剪掉樹枝,大樹枝葉稀疏,再也沒有了樹蔭,這樣,青壯年無鳥可打,便都回家好好種田;老年人無枝葉可攀,便都回家幹些零活;來往過路的人,沒有樹蔭可供休息,便都匆匆趕路,知道珍惜時間。我讓您糾正了‘三不歸’之後,派人勸說他們:改掉不良習慣,惜時勤勞,發家致富。老百姓改掉不良習俗,都勤奮、有奔頭了,所以一切問題都解決了。”
桓公聽了,連連稱善,說:“您這是善於觀察,善於教誨和引導呀!”
四、桓公宴請管仲
管仲任齊相,日夜操勞,十分辛苦。齊桓公想慰勞慰勞他,便對他說:“過幾天我請您喝酒。”於是,桓公挖了一口新井,用柴草蓋上,齋戒十天,然後派人去請管仲。
管仲很快便來了。酒席上,桓公拿著酒爵,夫人拿著酒杯,一起向管仲敬酒。酒過三巡後,管仲放下杯子,一句話也沒說,起身便走了出去。齊桓公十分生氣,他說:“我齋戒十天,來請管仲,自以為夠嚴肅、虔誠的了。可他卻不辭而走,這是為甚麼?”
鮑叔牙見桓公生氣了,趕忙追出去。他追上管仲,拉住他說:“君上生氣了,您還是回去解釋一下吧!”
管仲和鮑叔牙一起回來,管仲走到院中,背靠屏風而站,桓公像沒看見他一樣,不同他講話;管仲又往前走走,來到中庭,桓公還是不同他講話;管仲又往前走,來到堂屋,這時桓公說道:“我齋戒十天請您,您卻不辭而走,這是為甚麼?”
管仲回答說:“沉溺宴樂,就會沾染憂愁;享受美味,就會輕視德行;怠慢朝政,就會危害國家!所以,我才不辭而走。”
桓公聽了,立即走下堂,來到管仲面前,說:“我也不敢苟安!我只是想,您年歲很大了,卻又日夜操勞,我想慰勞慰勞您。況且我也衰老了,享受一下,又有什麼不可以呢?”
管仲嚴肅地說:“我聽說:壯年人不應懈怠,老年人不能苟安!夏桀、商紂失去天下,並不是在一個早上!您怎能不引以為戒呢?”說完,管仲轉身又走了。
這時,齊桓公恭恭敬敬地,把他送了很遠……(齊桓公想通了,領悟了,並且敬重地順從了)
(以上均據《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