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珍事:賢淑的潘母,常憂子過

吉光羽


【正見網2016年01月09日】

潘孟陽,唐代人。他的父親潘炎,曾任禮部侍郎,潘孟陽因父親的庇蔭,少時就入朝為官。後來登博學宏詞科,補渭南尉。因公卿等十分讚賞他父親的品節,故特意薦他擔任戶部侍郎,時在唐德宗貞元末年(805年)。

潘孟陽的母親是劉晏之妹,十分賢能。潘孟陽擔任戶部侍郎時,還不到四十歲。潘母不僅不因兒子擔任了高官而高興,反而始終認為其職務超過了他的才能。她憂心忡忡地對兒子說:“以爾之材而位丞郎,使吾憂之。”(意為以你這樣的才能卻擔任侍郎,使我擔憂)潘孟陽很自信,再三勸慰,潘母卻始終不放心。最後,她對兒子說:“不然這樣吧,你把你平時熟悉的朋友都請到家,讓我都看一看。”潘孟陽於是把熟識的朋友,都請到家作客,潘母暗暗從旁細細觀察。待客人走後,潘母才略為放心地說:“這些人都是你的好同道,你有這樣的朋友,我也就不擔憂了!(古訓:“觀其友則知其人。”)坐在最下首穿綠衣服的那個少年是誰?”潘孟陽將此人姓名告訴母親,潘母說:“這個人與別人完全不同,將來必定能夠成大器,做到卿相之類。”

到唐憲宗時,潘孟陽仍然在朝。一次,有位京城地方官,想要求見潘孟陽,卻始終無法見到。他無計可施,就私下裡送給潘家的門房三百匹絹,這才如願以償,見到了潘孟陽。這件事傳到了潘母的耳朵裡,她把潘孟陽叫來,十分憂慮地對兒子說:“哪有身為朝官,卻要讓京城地方官送給門人三百匹絹,才能見到的道理?我恐怕你這官,再當下去,就岌岌可危了!”

按理說,有這樣賢明的母親,時時給以教誨,只要能夠認真聽取,必定受益無窮。但潘孟陽卻並不是一個善於真正聽取母親教誨的人。故綜觀其一生,為官不僅無甚政績可言,還時時犯過。憲宗時,朝廷曾命潘孟陽巡察江淮省財賦,並任命他為鹽鐵轉運副使,讓他察看東南政事。朝廷對他不可謂不重用,而潘孟陽卻自恃皇帝的勢力,所到之處,吃喝玩樂,又大肆賣官受賄。他還特別喜愛奢華,家中所造房屋極其高大華麗,連唐憲宗見了,都感到吃驚。由於潘孟陽的名聲很壞,朝廷對他大失所望,最後將他貶官為華州刺史。

潘蓋陽的事,給人一個極為深刻的啟示:一個人的職務大於其才能,對其本人來說,實在是有害無益。當然,這不是潘母的責任。潘母對兒子時時加以督勵,儘管效果並不理想,但確實已經盡到了教育兒子的責任。

(《新唐書•潘孟陽傳》、《幽閒鼓吹》、《語林•識鑒》)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