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人各有志不強迫,尊人解困是聖心!

華翰


【正見網2016年01月16日】

种放是宋代著名的隱士,字名逸,河南洛陽人。他的父親種詡,曾任吏部令史、長安主簿。种放從小就與他的兄弟們不同,儘管好學能文,卻不喜歡做官。父親曾叫他考進士,种放以學業未成、不可隨便去應考為理由,不肯赴試。他又常常來往於嵩山、華山之間,有隱居山林之志。沒過多久,种放的父親去世,這一來就更無人管束他了,因為种放的母親,跟种放的志趣完全一樣,更願意過隱居山林的生活。不久,种放的兄弟們都想方設法出去做了官,獨有种放和老母親,隱居在終南山豹林谷的東明峰。

母子倆在終南山中蓋了個草屋,勉強可以遮蔽風雨。种放在山中以講學為業,跟從他學習的弟子眾多,种放靠學生的束修(古代入學敬師的禮物),奉養老母親。每當山水暴漲、道路阻隔時,弟子們不能來就學,母子倆常常斷了糧食,只好用芋艿、栗子之類的食物充飢。

种放的母親雖然年邁,卻十分願意跟從兒子一起,過這樣的恬淡生活。种放又性喜喝酒,便自種做酒的穀類,釀成酒喝,因此自號為“雲溪醉侯”。他在山中自得其樂,以著述、講學為業,日子過得很愉快。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由於陝西轉運使宋惟斡,向朝廷竭力推薦,稱讚种放的才能和高行,皇帝特意派使者,去看望种放,並下詔書請他入朝做官。种放母親為此很不高興,埋怨兒子道:“我平時常常勸你不要弄來這麼多弟子講學,你總是不聽。你既然已經隱居了,又要舞文弄墨的干什麼?現在果然被人家知道了,搞得我們都沒有辦法安安靜靜地過日子。我要丟下你,一個人到深山窮谷裡去住了。”

种放聽母親說出這一番話,便向朝廷稱病,沒有接受朝廷的徵召。种放的母親,將种放的筆墨紙硯之類的用具,燒的燒,毀的毀,全部處理掉。接著,和兒子一起,搬到更加窮僻、人跡不到的地方,居住去了。

太宗知道了他們母子倆的崇高節操,特意令京兆尹,送給种放錢物,讓他奉養母親,不再徵召他出仕。並且逢年過節,官府還常派人慰問他們母子倆。

據《宋史》本傳記載,种放共在山中隱居了三十年,其中十五年,足跡不入城市。 (《宋史•隱逸傳》)

正是:
太平盛世多奇景,
龍鳳呈祥彩霞明;
皇帝欽敬种放隱,
徵召不至更關心;
特派官吏送錢物,
助子孝母惠民誠。
人各有志不強迫,
尊人解困是聖心!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