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解三國(15):利用董卓 啟動演義格局



【正見網2019年10月26日】

有名無實的漢獻帝長期在位,既然是為了讓天下有定主和無定主的兩種思想基點同時並行,用以展現義的內涵,那麼,利用殘暴的董卓推他上位,必會成為一種必然。惡人會在無知中,自我毀滅的狂妄中,成為搭建和啟動既定歷史格局的工具。

利用董卓惡行   啟動演義格局

「歷史天定,文化神傳」,是《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的創作視角。也就是說,五千年的神州,是天定的舞台,是神用來安排各段歷史,演繹不同的朝代,從而給人留下不同階段的文化所用。因此,五千年的歷史,是安排好的,五千年的文化,是神通過各朝歷史,傳給人的。作者正是以這個視角,在解讀三國的文化實質,把這段歷史給人留下義的文化目的,通過小說展現出來。這就是我們民族正統的歷史觀和文化觀。站在這個視角,才能讀懂古人和古人留下的文化。才能讀懂這部小說每個故事與人物存在和出現的目的。

因此董卓荒淫殘暴,看似惡勢力無法無天,為所欲為,權傾天下,綁架群臣,逼走盧植,收買呂布殺害仗義護主的丁原,解除了一切漢少帝身邊的軍事力量,廢少帝不費吹灰之力,其實不過是為了達成漢獻帝上位的結果。他的成功,便正式啟動名義上屬於漢獻帝的天下,啟動這台用以演義的歷史大戲的序幕。表面上看漢獻帝受盡欺辱,但真相卻是,惡人董卓,無論多麼成功和囂張狂妄,只能是為了啟動屬於漢獻帝的天下而存在,讓他定下漢獻帝皇帝不象皇帝的格局後,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價值,必然讓他退出歷史的舞台,不僅如此,還要讓他遭受天打雷劈、怵目驚心,令人聞之色變的惡報。

因此,古人常說,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一旦達成既定的歷史目的,報應就會開始,這樣的教訓,我們永遠不能忘記,千萬莫被現代勾心鬥角的歷史劇所矇騙,將惡人當成主角和做人的榜樣,將各種陰謀詭計,當作津津樂道的所謂智慧。誤解了歷史的主調,看不清歷史的主線,就會毀掉自己的人生。

董卓殘暴荒淫  殺帝辱君  

董卓利用金珠與赤兔馬,收買呂布,解除呂布與丁原的結義父子關係,利用呂布殺掉最具抗衡實力的丁原,又逼走袁紹,解除外援與宮中這兩支主要軍事力量後,少帝輕易被廢,降為弘農王,與母親何太后以及妃子一起被囚禁起來,失去一切自由,不得與任何人相見。而董卓,從此大權在握,欺辱九歲的新帝,也就是漢獻帝劉協,作威作福,盡情地讓他「表演」流氓土匪般的殘暴無恥。

「董卓為相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威福莫比。」董卓成為開闢挾天子令諸侯這段獻帝歷史的領頭者,第一個欺凌君主的權臣,獻帝完全變成他操控的擺設。他名為相國,實為綁架君臣的竊國賊,拜見帝王不報名字,入朝大搖大擺極端無禮,還佩劍上殿,表面的禮節都不要了,連形式上的臣子的樣子,都不用裝了,說他是權臣,還真的不配,只能是國賊。後來被廢的少帝因飲食衣物漸漸短缺,十分悽慘,於是吟詩泄恨,被董卓命心腹李儒以毒酒灌殺,太后被活生生地拖下樓閣,而妃子也被絞死,少帝一家,死得十分悽慘,草芥不如。

這還不算,書中描述董卓「自此每夜入宮,姦淫宮女,夜宿龍床。嘗引軍出城,行到陽城地方,時當二月,村民社賽。男女皆集,卓命軍士圍住,盡皆殺之,掠婦女財物,裝載車上,懸頭千餘顆於車下,連軫還都,揚言殺賊大勝而回;於城門下焚燒人頭,以婦女財物分散眾軍。」

這段描述,可謂道盡土匪惡霸一朝得勢,獲得政權後的嘴臉,豺狼當道,必然危害天下,無論帝王群臣,還是百姓,全被綁架在手,他們隨意操控人的生死,視生命為草芥,毫無顧忌地公開展露他們無恥殘暴的惡行。

那麼,有人會問了,那他既然如此囂張,為何不自己坐上皇位,親自當皇帝呢?原因在於,他還沒有本事控制天下,令各地州郡拋棄漢室,服從於他這個人,認他為主。但只要漢朝的帝王在位,天下諸侯即使知道帝王無權,但名義卻在,以帝王名義發出的任何詔令,各地諸侯州郡不敢違背,違背就等於叛逆,董卓就可以討伐不聽命的各地諸侯,其他諸侯也不敢給以救助。因此就可以控制各地諸侯聽從自己的號令。如果董卓自己坐上皇位,各地諸侯,就可以名正言順地聯合起來討伐董卓了,就不是謀逆了。因此董卓一開始並不敢太放肆。但他邪惡的本性根本無法控制和掩蓋,一旦大權在握,殺害少帝後,毫不遮掩地公開演示他的欺天暴行,這就等於在預告,他很快就會被拋棄,被這台歷史大戲的主導者拋棄。

換句話說,董卓得以恣意妄為,不是蒼天無眼,正是蒼天淘汰惡人的方式,讓一個人瘋狂作惡得到短暫的成功,走到天怒人怨,人人恨之入骨的地步,就是等待這個人的罪惡人盡皆知,達到被天下人看清從而拋棄他的地步。這樣一來,舉起忠義旗幟,捍衛君主的戰爭格局就會成型,之後天下分裂,漸漸演變成實際上天下無主,各地諸侯逐鹿中原,各為其主展忠義的局面。獻帝身邊的權臣不斷更換,兩種忠義的基點就此並行,各自「演義」。

正因如此,忠義之臣便開始了各自的方法,要鏟除董卓。自此,轟轟烈烈的演「義」歷史正式開始。先是越騎校尉伍孚,以性命踐行忠義,喊出忠臣的正見,留下千古美名。

(待續)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歷史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