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前人苦學成材軼事二則

陸文


【正見網2009年05月30日】

一、兄弟三人,貧寒苦讀成大器

清代著名學者錢陳群,小時候家裡非常貧寒。嚴冬季節早起讀書,灶裡無隔宿之薪,打井水洗手,手背都凍裂了。

他還不到二十歲,便離開父母,遠走他鄉,靠別人幫助,來到京師謀事,以抄書來養家餬口;一邊工作,一邊讀書,進步很快。冬天穿不上皮衣,花三百錢買了一對皮袖,自己縫在布包上禦寒。抄書纂文,更賣力氣。

過了幾年之後,攢了點錢,回到家鄉,親自教兩個弟弟讀書,讀書地點設在樓上,上樓後撤去樓梯,每天從樓上縋繩接送飲食,只有大年三十,才讓兩個弟弟下樓一次。

他和兩個弟弟,經過幾年這樣刻苦的攻讀,他們的學問,都大有長進,後來終於成為大學問家和一代名臣。


二、凌曙貧而好學

凌曙,字曉樓,是清朝嘉慶年間江南著名的學者。凌曙小時候家裡很窮,他十歲進私塾讀書,由於生活所迫,一年多之後,在經、史、子、集四部基本經書 、還沒讀完的情況下,再也讀不起書,就失學了。

凌曙失學後,靠給別人打雜工餬口,下工之後,就默誦已經讀過的書。最使他頭痛的是,書中有一些生僻字詞的讀音和解釋,他無法準確的把握住。

他家的附近,有一位富有的鄰居,鄰居請了一位家庭教師,教授子弟。每到晚上,凌曙就趁著黑夜人們看不見的時候,到鄰居家的門外,偷聽教師講課。由於特別專心聽講,凌曙的學問進步很快。

過了幾個月,那位教師發現了,就把外面大門關上,不讓凌曙進入院內。凌曙感到非常無奈,便到書市上花錢買句子間點有停頓標記的舊書,自己下功夫硬啃,有時讀書通宵達旦,第二天,仍和過去一樣去做工。

到了二十歲,凌曙學問已成,就不再打工,而當上了童子教師。凌曙任教,對學生要求嚴格,書必熟讀,字必正楷,從學者越來越多,他的收入也多了,便更多地買書,勤研深造。於是,博通而專精,在學問上獲取了很大的成就。

凌曙有個外甥叫劉文淇,其家貧不亞於他舅舅,凌曙喜歡他聰明好學,不忍心讓他從事雜活以致荒廢學業,便親自教授,使劉文淇年紀輕輕,就成了學問家。


正是:

錦衣玉帶,俊傑慣壞;
粗飯淡菜,育出英才。
貧為人生、黃金時代。

苦中勤讀,英雄輩出;
困能勵志,貧可積福。
天賜良機,切莫辜負!

(事據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初筆》)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