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評議:網上通訊



【正見網2009年08月23日】

*正見網2009年8月17日下載、審閱,8月18日登載的詩歌:

原稿:齊天樂・隨師正法

雨晴風靜群山煥,
層林彩霞鴻雁。
淨水潺潺,煙波渺渺,回首千年嗟嘆。
風雲變幻。
入三界迷淵,網牽恩怨。
愛恨離愁,古今大戲助誰演?

慈悲主佛一念,
眾生聞普度,千古期盼。
朗朗乾坤,金光紫電,穹宇滄桑洪願。
修心向善。
掃寰宇陰霾,氣沖霄漢。
熠熠梅蓮,願將馨意獻。

修改與評註:此詞主旨,作者言是「頌揚師尊、頌揚大法、歌頌正法時期的大法弟子」。作者在一些句後加注,希望幫助推敲和修改,我們都做了。但作者沒有提及的句子,只要不是非改不可的,我們都沒有改,留待評議中給作者提出來;改了的當然就是我們認為非改不可的了。我們且先將原作梳理一遍。首句「雨晴風靜群山煥」,「雨晴」不妥,改為「雨停」。「煥」字雖未改,但從用法上來講是有問題的。此字從火,由火生光,有光則明,故為光明之意,用來形容「群山」就不恰當。作者可能想用「煥然一新」之意,但單用「煥」字沒有「新」的內涵。第三行「淨水潺潺,煙波渺渺,回首千年嗟嘆」,「淨水」改為「碧水」:前者不是感官直接能判斷的。眼睛可以判斷「渾濁」和「清澈」,但不是「淨」和「不淨」,而且這裡是寫景,以直觀為好。「嗟嘆」一詞用得恰當,保留。第五行「入三界迷淵,網牽恩怨」,「網牽」突兀且內涵稍覺含混,改為「萬層」。人既入「迷淵」就必然造業,結下「恩怨」,而且這個過程從高層往下走就一直存在,到了人中,每一世輪迴又都存在,所以說「萬層恩怨」是順理成章的。再者,「萬層恩怨」與「三界迷淵」成對:領字後的兩個四言,雖然不要求成對,但其句讀、平仄都能成對,故以成對為佳,前人於此成對的也不少。第六行中「古今大戲助誰演」,「助」字不妥:演「古今大戲」的不僅是弟子,而且是師尊直接在導演和主演,不是「助誰」,只能是「為誰」,因此改為「為誰」。下片第二行「眾生聞普度,千古期盼」中,「普度」如加書名號《》則確指那首音樂曲子;不加,除了可解作那首曲外,亦可解作「普度」一詞的本義。內涵更豐富,而且都是正面的,當然以不加為好。下片第三行中「朗朗乾坤,金光紫電」,「金光紫電」內涵不太確定。如果作者想說「佛、道」,則「金光紫氣」比較容易理解些。由於不知作者確指為何,也就不好輕易改動。另外,這裡的兩個四言句通常是要求對仗的,但作者沒用對仗。可能是因為作者用的是《唐宋詞格律》的譜,而龍榆生先生在該書此譜下沒有提到對仗的問題。但上片的相應位置上,作者是用了對仗句的(「淨水潺潺」對「煙波渺渺」)。下片第五行「掃寰宇陰霾,氣沖霄漢」,作者覺得「氣沖霄漢」不太滿意,但又無更好的替換詞。其實,一個詞本身是否陳舊或乏力,主要還是看作者怎樣使用它。詩詞中不是講「點鐵成金」嗎?只要語言環境安排得好,用得恰到好處,再陳舊的詞都可以煥發光彩。作為詩歌作者,多記、多用一些詞彙當然是好事,但更主要的功夫還在加深對常用詞彙的深刻理解和巧妙使用上。用「功湧進」之類的語句不直觀,常人讀者也不能接受。末行「熠熠梅蓮,願將馨意獻」,牽扯到兩層比喻:首先把大法弟子比做「梅蓮」,這一層不但弟子,常人也都容易理解;在這個比喻的基礎上,再進一步把弟子「獻」上的東西比做「梅蓮」的「馨」香。這個「馨」香作者是指明了的,是「意」。但「梅蓮」喻人時,其「馨」香通常是指人的高尚品格或者高尚人格對其他人的影響。這裡如果是獻給師尊,就不恰當;如果獻給常人,文意可通,但所言之事則太小,與作者所言「頌揚師尊、頌揚大法」之旨相去尚遠。所以,把「願將馨意獻」改為「感恩心意獻」:明確了是獻給師尊,所獻者是「感恩心意」。從修辭上說就是去掉了第二層不太確定的比喻。(案:此詞登載的當天晚上,又收到作者短函:「我又想到這一句做結尾如何?『喜迎春意璨』」。梅花「迎春」當然是正理,但「荷花」就沒法「迎春」了,說她「送春」還差不多。因此這一句還是欠通。)

此詞前兩行和第三行前兩句寫景比較成功:字句簡練、內涵豐富,兼及遠景和近景,兩顧形像與聲聞。自「回首」句轉入人事,以「風雲變幻」概括千載歷史,言其大處;以「恩怨」中之「愛恨離愁」揭示個人遭遇,言其小;以「古今大戲」點明人類社會之本質和目地。簡而言之,上片寫得比較自如、達意。上片的主要問題是,寫景雖然寫得不錯,卻沒有明顯的喻義。詩歌中的寫景都是為抒發情緒的,「一切景語皆情語」嘛。如果寫景寫得好,但讀者看不出「景語」在講什麼樣的心事,那也不算成功。下片首句「慈悲主佛一念」起得很好,與上片緊扣不離。但以下的各句就顯得明顯的筆力不夠了。就如作者言,到後來覺得韻腳太少了。任何詩歌作者,一旦覺得韻腳難選時,你心中想要說的話就很難不打折扣、順暢的表達出來了。這種現象主要還是對語言文字的把握功夫不夠而造成的。而對語言文字的把握功夫不是一朝一夕下個苦功就能成就的,需要作者長期的積累和練習。

原稿:(沒有登載的三首詩)

枉費心機
惡黨凶狂為誰忙?他人嫁衣空一場.
費盡心機六十年,一本九評將其喪.

可惜
九九不成錯,其功蓋大過。
可惜一念差,滅頂遭大禍。

進苦海
竊國六十載,行惡不肯改。
興風仍作浪,只等進苦海。

評註:第一首第二句「他人嫁衣空一場」是「為他人做嫁衣裳」的重述,但用在這裡不恰當。這句話的本來意思是說自己做了好事或建了功勞,自己卻沒有享受到自己應該享受的東西,反而是別人拿去享受了。因此用這句話來說共產邪黨就不恰當:這個邪黨自其存在以來就沒幹這種給他人(特別是人民)享受的好事。另外,韻腳「場、喪」一平一仄,四句的小詩不宜。第二首說「九九」年鎮壓法輪功是邪黨的犯的一個「錯」誤,甚至是「一念」之「差」造成的,這就不太恰當。因為我們知道這是舊勢力早就安排好的,它不可能做出「其功蓋大過」這樣的好事來的。特別是到了今天這個階段了,我們要講就講真正的原因;如果是給常人講,怕他們接受不了,可以避開這個問題。第三首說惡黨「只等進苦海」,這個「苦海」的意思就是吃苦。這樣說邪黨未免太輕了。

原稿:無題

莫道人間無是處 最苦最迷方能悟
修煉證法救眾生 塵中更把威德鑄

修改與評註:說人間「最苦最迷方能悟」,這沒錯。但不能就此反過來說人間並非「無是處」。沒有魔的干擾,人就修不成,但也不能就此說:魔也不是毫無是處。這裡不牽扯是非問題。站在神的觀點看問題,人間本來就不該存在,神掉到這一步時都該全部毀滅了,僅僅為了給墮落的神最後一個自救的機會才造了這層空間。因此將第一句改為「人間最迷也最苦」。

原稿:中士

一手拉著人,一手拽著神。神也不要你,怎(配/可)再當人。
修煉很嚴肅,恩威亦並存。假修是謗法,神佛看人心。

評註:這首詩把不同層次的理扯到一起了,就難免得出不正確的結論。「一手拉著人,一手拽著神」,按師尊的講法,應該是指人心多而放不下的修煉人。這樣的人不能說「神也不要你」,更不能說「怎(配/可)再當人」。不修煉的、甚至參加過邪黨的人,退了黨都能夠當人,怎麼「中士」都不能「再當人」哪?這不太矛盾了嗎?至於說「假修是謗法」,這個「假修」指什麼呢?是心中明知自己不修,還騙人說他在修?或者自己覺得自己是在修,但實際上沒有修?不管哪種情況,他大概不會當著人說大法不好的話吧,怎麼就能說是「謗法」呢?作者把這些不同的層次都說成是「中士」的表現,說「中士」連「再當人」都不行,那可是行不通的啊。

原稿:(作者來函)

學法
學法修心性,正念浩然生。
眺望雲深處,高山依舊青。

同修:今學經文《警醒》後,覺得正氣改為正念較好,符合大法的原則,避免自己另出新裁。因為法中經常使用正念,請參考。

簡復:「正氣」和「正念」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一個是形之於外,一個是存之於心。兩個詞所用的修飾詞也不一樣:修飾正氣經常用「浩然」;修飾正念經常用「堅定」。如果把兩個修飾語對掉一下,說「浩然正念」「堅定正氣」,那就亂套了。更不能「因為法中經常使用正念」,我們就把該用「正氣」的地方都改為「正念」。

*正見網2009年8月18日下載、審閱,8月19日登載的詩歌:

原稿:愛的呼喚

穿越時空,下走紅塵。追尋舊友,紅塵萬裡。
恍然回首,萬載沉睡。網絡連緣,舊友相聚。
縱使怡然,面目皆非。用心點悟,難以相隨。
心如刀絞,心力焦瘁。惜日友人,無以面對。
來時洪願,早已無痕。愛的呼喚,友人快醒!

修改與評註:首先,標題(也是詩中一句)「愛的呼喚」不太好。我們救人是出於慈悲。如果怕常人不接受「慈悲」一詞,我們可以講「真誠」或「誠心、內心」。「愛」字本來內涵就多,加上近代人類敗壞的特別快,這個字也特別的濫用得很厲害,因此儘量避用為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誤解。所以把標題和詩中倒數第二句改為了「心的呼喚」。第四句「紅塵萬裡」失韻:「裡」不押前面的韻腳「塵」,也不押後面的韻腳「睡」。將第三句「追尋舊友」改為「追尋故人」,把第三、四兩句交換位置,這樣「人」就押前面的「塵」了。原來的第四句「紅塵萬裡」相應的改為「輾轉萬裡」。第八句「舊友相聚」也失韻:「聚」不押前面的韻腳「睡」,也不押後面的韻腳「非」。因此改「舊友相聚」為「舊友聚會」,「會」就押前面的「睡」了。第十四句「心力焦瘁」,作者可能想寫的是「心力交瘁」,但此詞表示因勞累過度而導致的身體和心理上的極端疲乏,與作者所述的「心如刀絞」的精神上的承受不同,因此改為「令人憔悴」:因精神上的承受,讓人都形容憔悴、突然老了一樣。倒數第二句「早已無痕」失韻:「痕」不押前面的「對」,也不押後面的「醒」,因此把此句改為「早已無影」,「影」就押後面的「醒」。作者可能是初學寫詩,對用韻的方法和標準都不太知道。正見網是用《詞林正韻》(或《詞韻簡編》)作為詩、詞的押韻標準的,(元)曲則用《中原音韻》作為押韻的標準。作者可參閱正見網上關於押韻的常識文章,並儘快到網際網路上下載一份《詞林正韻》或《詞韻簡編》,爭取儘快學會用這本韻書來規範自己詩歌中的韻腳。【詩詞常識】(四) 押韻 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3/1/11/20001.html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詩詞曲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