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評議:網上通訊



【正見網2009年09月13日】

*正見網2009年8月24日下載、審閱,8月25日登載的詩歌:

原稿:正法神

滄桑億萬年,機緣一瞬間,
身為正法神,精進莫等閒;
世上千般事,拋卻似輕煙,
誓言耳邊響,不忘來時願。

修改與評註:末行「願」字是此詩中唯一的仄聲韻腳,又在全詩的最後一字,因此聲韻就比較差。同時,末行這樣寫完全不涉及行動,就顯得有些輕飄無力。因此將末句「不忘來時願」改作第七句,將原來第七句「誓言耳邊響」化作「精進踐誓言」,作為末句,這樣既保證了原詩押平聲韻,同時尾句份量也顯得重一些。

原稿:(作者來函)詩歌園地編輯同修:順致些言:首先謝謝編輯同修,對自己的拙作的評議和斧正,受益非淺。但關於「高山流水」的評點略有異議。未必正確,僅作切磋。就關「高山流水」這一成語典故,確實如編輯同修所言,是講「知音難遇」。但記憶當中好像也常喻作「樂曲高妙或絕妙」之意。以免自己記憶有誤,因此特意查閱了《辭源》和有關的「成語典故」詞典等佐證,均有例句說明,不僅多用「知音難遇」之典,亦有常喻「樂曲高妙」之意。不妨敬請核實。謹此,見諒。

評註:「詩歌評議」對原詩中這一句的評語是:第七句「高山流水調」是什麼調呢?「高山流水」這個典故是講音樂上的知音,「知音」一詞是這樣來的。這裡的著眼點是這個「調」字,不管「高山流水」的內涵是什麼,它無法給讀者有關「調」的信息。我們用問句,而不直接了當的說作者的「調」字用錯了,那是希望說得委婉些,讓作者自己得結論。「高山流水」是有「樂曲高妙」的引伸意義,但這個意義也不能回答我們提出的問題,因為一個曲子的內涵和「調」沒有必然的關係。當然,如果我們把話說得全面一些:無論用「高山流水」的本義(知音難遇)還是引伸意義(樂曲高妙),都無法知道作者所說的「調」是什麼。那麼,作者也就不會去查找「高山流水」的引伸意義了。

順便說一下詩歌用典故的問題。詩歌用典,主要有幾方面的好處:可以擴大內涵,幾個字就是一大篇故事,這個故事可能包含、影射、比喻的意思,都成為作者表達自己意思時的選擇;可以增加形像、生動的語言效果,因為「典故」實即「典型的故事」;可以增加作者所述內容的可讀性和說理的可信性,因為「典故」是大家都知道、接受的東西。唯其如此,詩歌中用典往往用其故事的本來內涵,而不是用其在某一方面的延伸意義。比如,「高山流水」,原故事是強調聽者的超常,而不是彈者的高妙(作為修煉人,我們應該考慮到聽者具有他心通或者聽覺、視覺轉換的功能)。因此這個典故的原義是「知音難得」,而「樂曲高妙」的內涵則是常人在排除聽者的特異能力這一前提下引伸出來的。

其次,不管是作者誤解也好,我們說得不夠全面也好,作者這樣認真的去查詢資料,來函申述自己的看法,都是值得稱道的做法。因為我們藉此知道了作者是認真對待我們的詩歌評議的,也是認真對待自己的詩歌寫作、希望從閱讀評議中得到寫作上的改進的(這正是我們寫作評議的動機)。而且這樣一封短函,使作者自己和評議者都能提起某方面的注意,各做改進,不是很好嗎?有的作者,同一個錯誤(比如第一部「東冬」混押第十一部「庚青蒸」的問題)始終沒有改進,我們寫了不知多少次專對作者本人的評議和建議了,可作者既不說自己同不同意、願不願改,或者弄沒弄懂自己錯在哪裡,又沒有任何反應!對這種極個別的情形,我們只好告訴對方,今後這個錯誤我們不會再評議了。我們本來沒有責任非要告訴每一位作者的每一首詩歌沒有登載或有所修改的原因,只是希望從同修這個角度考慮問題,作為助師正法中互相幫助才這樣做的。如果我們明確的知道哪些作者肯定不會看詩歌評議,我們肯定也不會對這些作者的詩歌寫評議的。哪一個弟子的時間不是非常寶貴的呢?因此,順便在這裡告訴所有作者:如果對作者詩歌中的同一類問題或錯誤,我們已經多次評議、建議過了,作者既不改正,也不講明原因,我們就可能停止對作者這一問題或錯誤的評議和建議:因為這一問題或錯誤而沒有登載的,或修改後登載的詩歌,我們不再象從前那樣在評議中做任何解釋了。

原稿:莫停歇

修路莫停歇,謎底還未揭。
眾生快救度,紅禍招大劫。
吃的苦中苦,攀登階上階。
不為名利累,不往情慾貼。
精進多神路,尋私必生邪。
親人盼歸主,仙花漫天街!

評註:這是作者來稿的三首詩中沒有登載的一首,主要是押韻的問題。在主要的韻腳中,「揭、貼」屬第十八部;「劫」屬第十九部;「階、街」屬第五部;「邪」屬第十部。作者已經寫了很久的詩了,也發表了很多詩了,可現在還沒能按《詞林正韻》的標準來用韻。對於初學者和新來的投稿者,我們可以在一段時間內允許他們按普通話韻母押韻,等到他們對「韻書」有了些概念後,就逐步要求大家都要按韻書用韻了。順便告訴作者,包括所有的作者,如果你已經寫了好長一段時間的詩了,現在還沒有用韻書作為自己用韻的標準,你最好趕快查看一下我們以前的詩歌評議中提到的怎樣用韻書的部份,儘快把韻書使用起來。開頭的時候可能會有掣肘的感覺,反覆運用後就慢慢的自由起來了,押韻這一大關就基本上過去了。萬事開頭難嘛,修煉這麼難的事都能過了一關又一關,用韻書這一關會過不了嗎?不會的。這一關過得越早越好、越快越好,遲過不如早過。在押韻達到標準之前,無論你在這裡已經登載了多少詩歌,那都只是習作和練習。如果要正式出詩集,那些詩都沒法用,而到那時要把你的全部詩歌改為合格的形式,我們沒有那個時間和精力,你自己也沒法做得到。

*正見網2009年8月25日下載、審閱,8月26日登載的詩歌:

原稿:(來稿附言)……我在看詩詞評議的過程中我知道編輯同修在審稿中有個原則,就是只要能不改動作者原文的地方儘量不改動,只要不是大的問題都不動。是因為有些投稿作者會認為「你的改動打破了我的原意,而且從寫作技巧上我也不一定完全認同你修改就是那麼好」,所以我想編輯同修是考慮到對作者的尊重而保留了自己的修改意見。是這樣吧? 但是我要說的是:請不要用這樣的原則對待我的投稿,我真心的希望得到編輯同修的指正,希望在您的修改中得到啟發從而有所收穫。也就是在您的幫助下使得這個作品儘可能的達到最完美、成熟。……所以我真心的希望通過每次的作品都能夠在您的指導下使我逐漸的在這方面成熟起來,我們都有共同的心願:願意竭盡自己的所能為證實大法、救度眾生獻出自己哪怕是微薄力量。……

評註:謝謝作者的信任和委託。我們會按作者的希望和要求來修改作者的作品。但有一點,我們無論怎樣修改,也要儘可能反映出作者現在的思想、寫作水平和特徵。特別是文字水平,不能與作者現在的文字水平距離太遠。其它方面(如方法、理論)的問題可能說一說,點一下,作者就明白了、學會了,但文字功夫不能這樣提高,那要靠點點滴滴的積累,這是作者要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提高上來的。

原稿:拆字破解政法委--提醒迫害大法的公檢法人員將功補過(贖罪自救)

(原詩十句從略)
(作者的)註解:「政」字為「反」「正」二字的組合。

評註:「政」字可不是「反」「正」二字的組合啊。修煉是嚴肅的。我們寫詩歌助師正法也是我們修煉的一部份,也應該嚴肅些。再說,我們講真、善、忍。作者用「註解」寫出來的東西,讀者會認為作者一定是有根據的,可是作者卻沒有根據,想當然的就寫起「註解」來了,這不是「真」啊。這樣做很不好。我們大法弟子做的事是要給後人留下榜樣的,我們要嚴肅認真才行。

*正見網2009年8月26日下載、審閱,8月27日登載的詩歌:

原稿:(沒有登載的幾首詩歌)

幸運
宇宙眾生多無數,幾人能當大法徒。
敢冒天膽隨師來,助師正法別停步。
勸三退
救人如救火,三退如避洪。真像如鑰匙,慈悲救眾生。
印表機
打字複印唰唰響,救度世人印真相。
日日夜夜都辛苦,製做真相它最忙。
觀神韻新年晚會有感
醉中醒
李白鬥酒詩百篇,放下功名塵世厭。
醉臥空山遇仙舞, 人生如夢醉似仙。
金猴降妖
火眼金睛識正邪,西天取經除妖孽。
堅定隨師修正法,金錢美女不迷惑。
神筆
雕刻甲骨記字難,仙道慈悲神筆傳。
知恩敬天神庇佑,神州文化天上傳。

評註:「幸運」的兩個主要韻腳「徒、步」一平一仄。對於四句的小詩,我們要求兩個主要韻腳(即第二、四句尾字)的平仄要相同。「勸三退」的兩個韻腳「洪、生」不相押,還是那個第一部(東冬)混押第十一部(庚青蒸)的問題。「印表機」的兩個韻腳「相、忙」一仄一平。「醉中醒」的兩個韻腳「厭、仙」也是一仄一平。「金猴降妖」的兩個韻腳「孽、惑」無論按普通話韻母還是按「詞林正韻」都是不相押的。「神筆」兩個韻腳都用「傳」字,那樣不好,應該避免,只有很特殊的情況下可以重複韻腳。另外,中國人在使用毛筆之前,是用刀把字刻在竹簡上,不是刻在「甲骨」上。作者這樣寫就有違史實了。建議作者儘快學會使用韻書(「詞林正韻」或「詞韻簡編」)來檢查和修改自己詩歌的韻腳。象這樣因為韻腳的問題而不能登載的詩歌,一次就有六首,確是令人惋惜。

原稿:(幾首沒有登載的詩)


牛郎織女七夕會 感天動地真情貴
秋雨綿綿相思淚 美麗神話恩不退
天上人間
謫仙妙筆繪美景 天上人間映嬌容
太平盛世繁華貌 迎來仙宮落彩虹
破春晚
春晚群魔妖舞 情調低級庸俗
幽靈靡漫國魂 破除春晚獲福
化解失落
根本執著是失落 人生一路無收穫
形成物質暗自卑 化解失落天地闊

評註:這裡的四首詩,在押韻上都過得去,但在內容和觀點上值得作者做更多的考慮和思索。「恩」詩的觀點值得商榷。「真情」是人的看法,也不能「感天動地」。「織女」思凡落入紅塵,那是違背天條的,實際上是神被污染的一個例子。常人當然是支持的,可能還希望這類仙女多一些。但修煉人不能支持這種往下掉的神。儘管在更高層次上看,這一類例子都有其因果緣由,但修上去了的、已在上面的就不應該再往下面走。作者雖然把「恩」的概念加進去了,但也顯得十分牽強:夫妻之間的恩是廣泛存在的,不是神與人之間才有;更不能因為夫妻之間有恩,就可以違反天條下來和常人做夫妻。「天上人間」一詩所言,與「神韻」中有關李白的節目頗不相類,請作者再看節目並了解李白的身世。「破春晚」中「幽靈靡漫國魂」不知作何解釋,「破除春晚獲福」是要讀者做甚麼呢?我們寫詩詞文章,應該從作者一面考慮:他們能理解甚麼、能做甚麼。「化解失落」把「失落」定為「根本執著」不妥:人的失落感可以反映在任何一個方面、任何一件事上,它是人各種執著心的一個反映,不好說它本身是個執著。去掉了某一個執著心,比如求名之心,那麼在名這件事上就不會再感到有失落感了。因此作者提出的「化解失落」就不必要而且不具體了。修煉的問題上,我們應該用大法的理去理解和解釋各種現象,不要輕意提出新的觀點、術語去解釋問題,特別是修煉中的問題。

原稿:生怕心不寧

生怕心不寧,負重難修行。思邪妖風動,念惡鬼搖鈴。
紮根大宇宙,撼樹小蚍蟲。銘記真善忍,放下名利情。
有漏鬼穿孔,無執路修平。邪黨呲爛齒,不過死猙獰!

評註:第四句中「鬼搖鈴」不明其意。如果是典故、民間傳說或類似的東西,請作者加注說明。第六句「撼樹小蚍蟲」失韻:「蟲」不押前面的「鈴」,也不押後面的「情」,還是那個混押的老問題。而且「蚍蟲」一詞也不好解作「蚍蜉」。第九句中「鬼穿孔」和前面的「鬼搖鈴」類似,而且同一首詩中老說「鬼」也不太好。

*正見網2009年8月27日下載、審閱,8月28日登載的詩歌:

原稿:雲之喜(原文從略)

評註:在古人的詩詞中,「雲」被當作閒散和變幻不定的象徵。作者在此詩中用擬人手法把它作為正面的生命來描寫,就與傳統的觀念大不一樣了。不是說傳統的東西都不能打破,但要打破時得有全面的思考和令人信服的理由。比如說「一塵不染的明亮」,在晴朗無風時是可以這樣說。但在雨前呢?烏雲也是雲啊,「烏雲」可基本上都是反面角色的啊;塵風過後的雲、都市上空污染嚴重的雲呢,現在城裡人看到的雲多數屬於這一類。古人把它作為「變幻不定的象徵」是恰當的,「風雲變幻」嘛,稍有風吹、寒熱的變化,雲就很難保持自己的外形和特性。有了這種先天性的毛病,作為正面形像來描述就顯得不夠穩定有力。

另外,「高潔的雲朵啊,誰不羨慕住在天上?」雲會化雨落在地上來啊;「做山做岸做樹做花香」,各種形狀是沒有問題,雲都能做,但「花香」是氣味,雲做不了;「美輪美奐 風流倜儻」,這個「美輪美奐」是專門用來形容房屋高大、眾多的詞彙,使用這個詞的人中,用錯的比用對的多,還有把它用來形容神韻舞蹈美的。作者這裡似乎也誤用了。

*正見網2009年8月29日下載、審閱,8月30日登載的詩歌:

原稿:盼安居(絕句)

拆字紅魔寫上牆,挖機震震也無償。
七年顛沛流離苦,盼得安居赤匪亡。

修改與評註:初看第一句,以為作者把「紅魔」二字用「拆字」的方法寫在牆上了。讀完才知道作者是說「紅魔」在居民的牆上寫了「拆」字,就強行拆掉民房。按古人的標準,作者沒有錯,因為古人沒有那樣多標點符號。但今人已經習慣於使用標點了,要突然間不用了,反而可能生誤解。再說,講真相還得考慮讀者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啊,因此將「拆」字用了引號登載,希望減少一些讀者們的理解障礙。作者在來稿附言中說,「希望正見的編輯能對我寫的詩進行點評」。在此先謝過作者的希望和信託。但要說明的是,因為時間上太緊,不可能每一首詩都點評。其中沒有什麼問題,也沒有什麼特別要說的意見的,就肯定不會評了。就是修改過了登載的,估計作者一看修改的地方就能看懂修改的原因的,也都不評了。哪怕沒有登載的,如果估計該作者可以自己明白原因的,或者該作品與該作者平時詩歌水平差得較遠的,也可能不再在評議中解釋了。象作者這首詩,我們只把「拆」字加了引號,作者肯定一看就明白這樣改的理由,因此以後我們也就不會再這樣來解釋了。至於說作者標題有「絕句」字樣,我們是會按「絕句」的標準來審閱的。儘管我們不會保留作者標題中的「絕句」「律詩」等字樣,但如果作者的詩不合格律,我們是會在評議中指出來的。反之,如果沒有在評議中指出,那就意味著作者的詩沒有破律的地方。

原稿:包容

世間是非多,難分對與錯。
基點不為私,心胸自寬闊。
事事能包容,真修成正果。

評註:此詩的三個韻腳「錯、闊、果」分屬「詞林正韻」的第十六、十八和第九部。因此是不相押的。希望作者以後用「詞林正韻」規範自己詩歌的韻腳。

原稿:詩二首(其中未登載的一首)

修行
高山育蒼松,藍天浮白雲;師父帶徒弟,修行靠個人。

評註:前面兩句和後面兩句沒有任何關係,讀了以後不知道為甚麼作者要寫前兩句。作者在來稿後面解釋說,「想表達的是三個主要的主體帶動著個體,如師父教徒弟;山和樹;天包容著雲,最後轉折成修行靠個人」。可見作者想要寫的東西和寫出來的東西很有些距離。「蒼松」長在「高山」上,不存在誰「育」誰或者誰「帶動著」誰,那是因為松樹比其它許多樹木的適應性好,能夠生在那裡。「藍天、白雲」的比喻就更不恰當了:「白雲」一遇到風就隨風去了,不是「藍天」在帶動它。寫詩要注意詩歌自身的邏輯和表達方法,要用前人已經固定下來、大家都接受的那些表達事物間關係的表達方法,不是自己想當然的造出來的。當然,造的好也是可以的,但那對作者的要求更高,開頭不妨沿用前人的成法,因為學任何東西都有一段時間的模仿的過程。掌握了規律以後再自己創造。

原稿:盡責

真相清爛鬼 善語暖心扉 塵世洪大愛 正義寫慈悲

評註:前兩句沒有問題。第三句用了「大愛」,就是在常人的層次上講了,也是可以的,對常人講真相是可以借用常人一層理中的東西的,但和前面的「清爛鬼」就不太協調。末句再把「正義」和「慈悲」這樣緊緊的聯在一起,就有些給人雜亂的感覺。作為在常人中修煉的人,有時在考慮問題時會交錯的用不同層次的理來思考問題。但寫成詩歌時,最好能考慮一個確定的角度和層次,否則可能哪一個層次的讀者都不容易接受。因為這涉及到修煉和對法的理解,以上所言只是供作者的參考。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詩詞曲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