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9年10月18日】
*正見網2009年9月30日下載、審閱,10月1日登載的詩歌:
原稿:《解除魔咒!不做木頭人!!》--僅以此詩,代國殤甲子六十年祭
大陸遊戲童謠:我們都是木頭人,一不許笑,二不許動,三不許交頭接耳聽,看誰的意志最堅定!
(原詩正文從略)
修改與評註:原標題中的「解除魔咒!」刪去了,因為可能會被誤解為「童謠」是「魔咒」。惡黨的許多說法或口號都很壞(包括這類童謠),但具「魔咒」力量的似乎還沒有。因此我們如用這個詞,反倒給它增勢了。作者所引童謠中的前半部分不入韻,而童謠通常都是入韻的,至少也是順口的。因此將前半部分改用了我們知道的、入韻的版本。大陸流傳過的「遊戲」或「跳橡皮筋」的童謠,似乎都隨地方的不同而有所改變,估計很可能是各地孩子們自己的即性創作。可惜很多這類童謠都充滿了黨文化,孩子們不知不覺中就受毒害了。
此詩較長,不可能全部做細緻的修改,只在最明顯的應該改動的地方做了少許修改,其中多數是壓縮了部份字詞和句子,原意一點也沒有動。作者文思潮湧、下筆千言,固然是好事:至少比起寫不出來的人好多了。但凡是文思敏捷的人,難免失之於粗,琢磨和推敲得少,在練字練句上缺乏耐心;可以刪去的字、詞、句沒有刪,就可能導致語淡無味、不經咀嚼,甚至煩冗、累贅,可讀性大為降低。幾句的小詩,練不練差別還不很明顯,象這樣的長詩練不練、練得好不好,差別就很大。希望作者今後在這方面多加注意。如能猛下決心,在以後的作品中字斟句酌,耐心思考和修改,料想作品的質量必有一個明顯的上進,而且作者也能在練字練句、材料的組織安排方面逐漸積累起一些寶貴的經驗。
*正見網2009年10月1日下載、審閱,10月2日登載的詩歌:
原稿:(作者來函) (案:為了方便和節省書寫,我們以案語的形式,用方括號放到作者來函的有關句子後面。)
編輯同修:對《人心》這首小詩刊校,首先表示謝意。但對您的斧正,略有一點異意,願與切磋。其實這首小詩是用五言絕句格式詠成的詩句。[案:作者來稿並未提及,我們不可能按格律詩來審閱和修改]首句為平起平收,即:「平平仄仄平」。尾句則是仄平腳,即:平平仄仄平。整首詩的標準格律形式應該是: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前兩句是按格式要求所詠。後兩句,則初句詠成:「仄仄平仄仄」。(如常見多詠成:「仄仄仄平仄」句式),則下句要求必須拗救,否則犯孤平[案:出句無孤平之說;而且救孤平是在本句,不能跑到另一句裡去救],就不成為律絕了。所以下句必須詠成「仄平平仄平」[案:此句首字本為平聲,怎麼變成仄聲了?],才附合拗救要求,而您校改後的詩句:「修去無執時」[案:此句不知作者從何處得來,我們修改的是「修到無執時」],根據校改後此句詩的平仄格式,應該是:「平仄平仄平」,就不再附合拗救的要求。那麼這首詩按此一改,就不再是律絕[案:你沒有申明是寫的絕句],當然我並非一定要寫成五言律絕不可。當然原則上如能寫成律絕更好[案:我們講過許多次了,合律並不一定比不合律更好]。但我覺得改成「修去無執時」是否語意有些不對勁[案:當然不對勁,但我們沒有這樣改],按字意講「修去」就是「修掉」、「去掉」、「除掉」等意,斷開來講,或反過來講,語意就不對意了。我不知道我這樣講和理解是否正確,請慈悲指正。所以,在您提示下我覺得改為:「實修無執時」更為合適些。「實」切韻為入聲,入「仄」韻,即附合律絕的拗救的平仄格式要求,同時又附合涵意,您看如何?請與斧正。同時,我覺得格律詩中,從詩的鍊字角度講,儘量避免重字。[案:說的不錯。但作者原稿就有兩個重字:私、修。我們也沒給作者增加重字,那是作者看錯了而引起的。] 2009.10.1
評註:此詩登載於正見網9月26日的詩歌園地上。作者原稿「人心必有私,修去不宜遲。若要私沒了,直修無執時」,我們將末句改為了「修到無執時」。不知甚麼原因,作者說我們把他的這句詩改成了「修去無執時」,於是寫了上面的一大篇來函。
我們以前不止一次的講過,如果哪位作者要學寫格律詩,可在來稿中申明,我們可以按格律詩要求來審閱和修改。但登載時,我們會去掉所有與格律詩有關的頭銜,為的是不讓讀者們誤解,認為格律詩就一定比古風更好。對於沒有申明的來稿,我們當然不會無事找事的按格律詩的要求來審閱、修改的。
有了以上兩段說明,本來就足以回復作者的問題了。但作者在來函中談了許多關於「拗救」的問題,其中頗有些錯誤認識(參閱句後案語)。為了作者自己的學習起見,建議作者把自己看的書或文章,找來覆核一遍,看自己是否記錯了。如果記錯了,就及時在頭腦中糾正過來;否則,時間久了錯誤就固定下來了。如果自己沒記錯,自己看的書或文章就是這樣寫的,那就另找正確的書或文章來看吧。
*正見網2009年10月2日下載、審閱,10月3日登載的詩歌:
原稿:【詞一首】水調歌頭
(原詞從略)
評註:此詞沒有登載,主要是內容與修煉沒有甚麼關係;在格律方面,開頭兩個五言句「望四海濤涌,嘆壯志未酬」的句讀,詞譜要求用詩句的2-3讀法,作者兩句的讀法都是1-4讀;另外,在寫作方法上,模仿前人是可以的,但要著眼於手法、取材、剪裁等方面,不要落到詞語或句子上,那樣容易給讀者負面印象,而且自己的所得甚少。
*正見網2009年10月8日下載、審閱,10月9日登載的詩歌:
原稿:憶秦娥・中秋
蒼穹闊,清輝四海中秋月,中秋月。催美人淚,燃英雄血。
十年魔煉心堅鐵,今朝誓把紅朝滅,紅朝滅。金蓮朵朵,香飄天闕。
評註:此詞上片末兩個四言句「催美人淚,燃英雄血」,當為2-2讀,作者用的都是1-3讀。其中「美」字處以平聲為宜,末句「香」字處以仄聲為宜。另外,上下片中七言句後的兩個三言句,屬意在後面的兩個四言句,而不是其前面的七言句。即,其前面的兩個七言句當用句號,這兩個三言句宜用逗號(或句號)。
*正見網2009年10月9日下載、審閱,10月10日登載的詩歌:
原稿:送同修
風塵僕僕來,無暇問寒暖;
直面問資料,是否已備全;
他鄉迷眾多,真相難得見;
當天須早回,兩地路途遠;
千裡奔波苦,救人心不倦;
難以分身送,正念伴君還;
修改與評註:此詩寫得好。作者用直白簡樸的語言,素描式的平鋪直敘的手法,勾勒了兩個真修弟子間共同救人的短暫的一幕。情節清晰可見,歷歷在目;兩人的對話真切、自然,讀後仍在耳邊迴響。我們相信,不修煉的常人對這樣的詩也是很看得下去的。此詩沒有轟轟烈烈的行動描述,沒有驚天動地的豪言壯語,但卻有感人的力量。象這樣的文字水平,這樣的描寫能力,我們投稿的詩歌作者中,多數人都能達到。可是卻沒有多少人寫出這樣好的詩歌來。這是值得身為大法弟子的詩歌作者們仔細思考的問題。
從格律上講,此詩是平、仄韻通押的,作者基本注意到了韻腳和起句尾字平仄相反的規律,如「料、全」(仄、平)、「多、見」(平、仄)、「回、遠」(平、仄)、「送、還」(仄、平)等。唯有第九、十兩句尾字「苦、倦」都是仄聲,因此把「千裡奔波苦」改為了「千裡苦奔波」,這樣「波、倦」就成為(平、仄)了。另外,原稿句末的分號,全部改為了句號,因為按內容看,是不應該用分號的。我們注意到,有些作者是喜歡用分號的,但用對的少,用錯的多。該用分號的地方用了句號,不會算錯;該用句號而用了分號,就必須改回來。其實最簡單可靠的辦法就是只用逗號和句號,古人也只有句、讀兩種停頓。用問號和感嘆號也可以,但不要用兩個或更多。那樣會給人虛張聲勢的感覺。詩歌的效果來自內涵和文字本身,標點符號不能起實質性的作用。
*正見網2009年10月12日下載、審閱,10月13日登載的詩歌:
原稿:多學法
幼兒懷中眠,難得片刻閒;
得空多背法,時時添正念。
修改與評註:這首小詩的兩個主韻腳「閒、念」一平一仄,四句的詩歌我們不贊成平仄通押。因此把末句改為「時時正念添」,使此句入平聲韻。另外,對前面兩句,我們把它們交換了次序。在多數情況下,交換詩中兩句的前後位置不會對詩歌的內涵產生大的影響,我們也經常用這種辦法來調整來稿的韻腳或平仄。但此詩前兩句交換次序卻於內涵上有較大的區別。原稿很可能解釋為:「幼兒」喜歡在大人的「懷中眠」,因而造成大人更忙、更沒有「片刻閒」的時候;交換兩句次序後很可能解釋為:大人整天忙得沒有時間照顧孩子,以至忘了哄「幼兒」睡覺,抱在懷中自己就睡著了。這裡的次序交換導致因果的解釋不同。第二句末的分號改為了句號。
這首小詩也是上面那位作者的作品,也寫得很好。寥寥二十字,畫出了一幅真修弟子在百忙中「背法」、加持正念的感人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