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9年11月02日】
*正見網2009年10月22日下載、審閱,10月23日登載的詩歌:
原稿:游淮陽龍湖
萬畝龍湖半是蓮 錦鱗白鷺各怡然
一船遊客聽真相 兩側荷花映笑顏
評註:這首小詩很美,內涵又很正,真是難得。四句小詩就是四幅畫,組合起來則是一幅和諧而優美的影視畫面,其中有動有靜、有聲有色,內涵和喻義非常豐富。而「聽真相」則是全詩的主旨,對畫中的「荷花、 錦鱗、白鷺、遊客」及其情態表現所可能具有的喻義,都具有正面導向和豐富、加強的作用。前人論詩有「詩眼」之說,此詩的詩眼就是「真相」。這個詞不但有上述左右全詩內涵的作用,而且其用與不用,對全詩的氛圍、詩品有極大的影響。當「遊客」們在「聽真相」時,湖中「荷花、 錦鱗、白鷺」的表現都可解釋為是支持講真相的,也都成為有靈性、有仙氣的正面形像。聽取了真相的遊客也不再是冥頑的迷中人,而是新世紀的新人乃至返本歸真的未來的神了;如將第三句稍改一下,比如「一船遊客爭指點」,不但原來的環境、人、物都存在,而且「遊客」的形像更加活潑生動。圖畫和影視畫面還是很美的,但其中的「荷花、 錦鱗、白鷺」頓時成了凡品,沒有靈性和仙氣了。而遊客仍然是遊客,冥頑不靈、迷中沉淪,連做客都做不長了。因此,「聽真相」一語在此詩中,就像點金術士的指頭,一觸之間點石成金。其實,這也可以作為詩論中「點石成金」的一個例子。
有趣的是,證之現實,大法弟子的真相資料也真有點石成金的奇效:能在頃刻之間將一個迷中人變成明白人,從此完全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此詩另一個啟悟人的地方是:講真相、修煉和傳播大法的詩詞,不一定非要用許多相關的大法詞彙,特別是寫給常人看的詩詞,不要在法理上講得太高。這一點值得我們很多作者注意。好鋼不在多,只要用在刀口上就成利刃;旗幟不在多,有一面鮮明的、引人注目的可以了。一個部隊裡人人都打一面旗,就反而抽不出手來打仗了。此詩中的「荷花、 錦鱗、白鷺」都沒有打任何旗幟,但在「聽真相」這面鮮明的大旗下,都起到了很好的協同作用。
原稿:(來稿附言) 請問在哪裡可以下載平水韻呀?以前下的不知怎麼搞丟了。
簡復:在網際網路上用「平水韻」搜索,就能找到許多網站,都可以下載。找一個比較乾淨的(沒有邪、黃畫面的)網站下載即可。比如下面的兩個就比較乾淨:
http://baike.baidu.com/view/125886.htm
http://zh.wikisource.org/wiki/%E5%B9%B3%E6%B0%B4%E9%9F%BB
原稿:編輯同修:您好!
就「松柏贊」一詩跟您再探討一下好嗎?
松柏贊
四季常青不記時,大江南北展雄姿。
法徒風采如松柏,暴雨狂飆更挺直。
您將「更挺直」改為「挺鐵枝」,我很受啟發,能不能將「鐵」改為「翠」呢?
簡復:不宜將「鐵」改為「翠」。一首詩中某字的選擇,要按全詩所構成的環境和內涵的需要來決定。此詩的寫法,是將「法徒」比喻為松樹(詩中「柏」字宜去掉或換為「樹」字為好),將「雄姿」「挺直」的外形特點轉化為法徒的性格和形像。當然,「暴雨狂飆」就是比喻惡劣的環境和邪惡的猖狂干擾了。可是「翠」字並不滿足這一層內涵的要求。而且「翠」字的內涵在開頭的「四季常青」中已經有了,這裡的「青」和「翠」是同一個涵義,因此用「翠」就重複內涵了。更主要的是,沒有一種松樹的「枝」是「翠」色的!松樹,只有它的針葉是四季常綠的。它的「枝」和「干」永遠是鑄鐵似的灰褐色,所以才稱其枝為「鐵枝」。這也是賦予松樹「堅強不屈、寧折不彎」等美好人格的主要理由之一。寫詠物詩或用比喻手法寫詩,都必須嚴格把握著設喻對像的特點來寫,不能隨意把自己需要的人格、性格等強加到設喻的描寫對像身上。
另有一點作者可能沒有注意到:原詩的韻腳「姿、直」是一平、一仄(「直」屬入聲),而且是前平後仄,不滿足我們對四句小詩的要求,因此不修改是沒法登載的。加之「暴雨狂飆更挺直」一句實際上是寫人,而不是寫松柏,因此脫離了比喻的手法了,所以修改時就改成了「暴雨狂飆挺鐵枝」,仍舊是寫樹,以樹喻人。
原稿:感賈甲赴京
長風蕩蕩易水寒,白雲依依伴君還。
死生度外入虎穴,慷慨悲歌向刀山。
丹心熱血沖霄漢,正氣凜然掃長安。
勇士登高天下應,重光華夏奏凱旋。
評註:此詩寫得不錯,義正詞嚴、理直情真。但考慮到內容與修煉和大法不甚相關,特別是大法弟子的網站從不介入常人目標的任何活動,因此在登載前取消了。作者可以投稿到比較合適的網站發表。以此詩的質量,應該是毫無問題的。
後來,作者另有「致馬英九」一詩,也屬於這種情況,在此一併告之。以後類似情況,作者可以事先計劃,是否寫,寫後投寄的網站。
*正見網2009年10月27日下載、審閱,10月30日登載的詩歌:
原稿:山水頌(外一首)
三山六水皆有靈,十而有九神之功。
內蘊奧妙人難測,擇其一二吟眾聽。
山不爭秀各成峰,挺拔堅穩氣勢洪。
千古奉獻不求報,囊中珍寶育眾生。
水柔垂滴石穿孔,廣遠深邃善包容。
滋潤萬物慈悲意,載舟覆舟卻無情。
如此利民和諧境,理應敬之謝神明。
善者珍惜得福報,惡者肆虐天必懲。
修改與評註:「山水頌」原作由五首小詩組成,只登載了一首。這裡的四首是其中沒有登載的,在此簡單的說一下原因。前面三首詩的押韻都屬同一個混押,也就是那個「東冬(第一部)混押庚蒸青(第十一部)」的老問題(請作者自己查核,並請今後注意這個押韻的老問題)。這一組詩的立論似乎太嚴,而此詩的口氣似乎是給常人看的,這就更難為常人讀者所接受了。山水有益於人,誰都能接受,但歸之於「奉獻不求報」甚至「慈悲意」就有些難於接受了。最後一首詩把不珍惜山水資源的人歸為「惡者」,認為他們是「天必懲」的對像,未免有些過份。這不但不能被常人接受,十之八九可能會造成常人的反感。
原稿:呼喚良知
拒絕真相助邪氣,珍視傳播護正義。
呼喚良知破沉默,罪惡不應再延續。
修改與評註:原稿兩首,這是沒有登載的那一首。韻腳「義、續」分屬於第三部和第十五部,因此不相押。請作者今後注意,在投稿前查一下韻腳是否屬於同一韻部。
原稿:清音
塵緣一夢逝千秋,天音下凡似水流。
青煙如霧終歸去,薏草行吟不曉憂。
評註:這首詩雖然只有四句,但每一句的內涵都不太確定,因此很難讓讀者形成一個明白的整體印象。第一句,「塵緣」是指人在世間與其他人的因緣關係,它們確定了人在世間會碰到甚麼樣的人和事。說它們是夢,而且是「一」個夢,似乎有誤解的成份。第二句不知「天音」指的是什麼,「似水流」又是甚麼意思。第三句「青煙」是比喻什麼,是「青煙」要「歸去」,還是作者要在「青煙」中「歸去」。末句的「薏草」又是甚麼意思,都不得其解。
原稿:生命交響曲--吹奏《法輪大法好》
奇音奏起徹天地 洪微處處展春顏
眾生垂首承甘露 萬物甦醒飲清泉
天籟化做千條瑞 聖樂舞出萬朵蓮
奇花瑤草點點翠 祥雲彩鳳楚楚旋
珠樓綺戶皆簾卷 玉樹春枝盡開妍
空山凝碧松姿婉 攸谷含煙蘭韻圓
天國樂團法徒聚 純音妙律樂中仙
一曲法輪大法好 佛光熠熠照宇寰
評註:此詩沒有登載,主要是幾個詞語的運用上還頗有商酌的餘地。第二節中的「天籟」本指自然界中自發的聲音,用來比喻音樂,當指非常自然、很少人工痕跡的作品,用來比喻「法輪大法好」(或其他大法歌曲)已經有些牽強了,因為後者整個都是大法弟子正念正行證實法的產物。至於說「天籟」「化做」「瑞 」就已經很難理解了,再加上作者用「千條」來修飾抽象、無形的「瑞」,實在叫人無法理解和接受。末句的「楚楚」一詞,不知作者表達的甚麼內涵。第三節的「松姿婉」已比較特殊,「蘭韻圓」就更難理解。
原稿:(沒有登載的幾首詩)
心
青山頂藍天,白雲戲中間。太陽灑光輝,吾心亦復然
精進
五湖四海心相印,吟詩歌賦見真性。
比學比修共精進,一輪明月天地行。
風雨
風雨滂潑淋,昏天昏地舞。雨後萬物新,誰還憶風雨。
山峰
山峰藏佛像,世人未聽聞。名利情中迷,無緣識容真。
大佛默無語,鞭策修煉人。法正人間時,真相震乾坤。
註:山峰遠看是一佛像
評註:第一首「心」的意象比較複雜,圖畫也是比較好的,但說「吾心亦復然」就無法讓人理解作者的「心」裡想的是甚麼,因為單是一幅圖畫,沒有暗示或比喻之類的語句,其內涵是不確定的,當然就不能據此猜測作者的思想了。第二首「精進」末句與前句三句聯繫不起來(意識跳躍太大)。而且,「明月」行天不行地,說「天地行」在理上欠通。另外,韻腳「性、行」一仄一平,四句的小詩不宜。第三首「風雨」第二句,「昏天昏地舞」是指誰呢,如果指大法弟子就很不好了,因為「昏天昏地」可指天氣,也可指人的思想狀態。後面兩句「雨後萬物新,誰還憶風雨」不妥。師尊講法強調我們證法的過程,不是我們做事的結果。沒有「風雨」修不成。第四首「山峰」,作者寫的只是一座「遠山」,看上去象佛像而已。說「大佛默無語」就很不好。我們是真佛的弟子,師尊經常在講法糾正我們的言行,怎麼能說「大佛默無語」呢。「默無語」的只能是那座遠山,而「遠山」是不能「鞭策修煉人」的,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小心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