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鞭影》十一真(1):孔門十哲,殷室三仁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1年11月22日】

【原文】

kǒng men shi zhe ,yīn shi sān ren 。
孔門十哲,殷室三仁。

ㄎㄨㄥˇㄇㄣˊㄕˊㄓㄜˊ,ㄧㄣ ㄕˋㄙㄢ ㄖㄣˊ。
孔門十哲,殷室三仁。

【注釋】

(1)孔門十哲:孔子弟子中十位優秀學者,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貢、冉有、季路、子游、子夏。又稱“四科十哲”,分成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類。

(2)殷室三仁:商朝宗室的三位仁人,微子、箕子、比干。微子,紂王庶兄,商朝卿士,周成王封微子於宋,為春秋宋國的始祖。箕子,紂王叔父,官太師,周武王封箕子於朝鮮,為朝鮮始祖。比干,紂王叔父,官少師,屢諫紂王被殘殺。

【語譯】

孔子門下有十位聖賢,殷商宗室有三位仁臣。

【人物故事】

據《論語.先進篇》,孔子說:“跟隨我到陳國、蔡國的門生,此時都不在我的門下了。這些弟子德行優秀的有: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在言語方面很突出的有:宰我、子貢。在政事上有專長的有:冉有、季路。文學造詣高深的有:子游、子夏。”

據《史記.宋微子世家第八》,紂王昏庸不明,淫亂朝政,微子多次勸諫,紂王不聽。微子揣測紂王終究不能聽進勸言,想求死或離去,無法決定,就詢問太師箕子、少師比干。太師說:“王子,上天降災滅亡商朝,紂王上不怕天災,下不怕賢人,不聽耆老之長的教導。如今殷商百姓也就不敬神明。如果現在真能救治國家,國家治理好了,雖死不恨。若為國而死,國家還是不能安定,不如離去。”微子就離開了。

紂王起初做象牙筷子,箕子就嘆氣說:“他做了象牙筷,之後必定要做玉杯;做了玉杯,則必定還想用遠方珍奇之物啊!車馬宮室的奢華從此開始,無法振興國家了。”紂王荒淫放縱,箕子勸諫,紂王不聽。有人說:“可以離去了。”箕子說:“為人臣子勸諫君王不聽而離去,是彰顯君王的罪惡而只顧自己取信於民,我不忍心這麼做啊!”箕子就披頭散髮,假裝發狂而為奴隸。於是隱居彈琴以自我安慰,所以曲子流傳開來,稱之為〈箕子操〉。(操:遇災能樂道而不改其節操。)

比干見箕子勸諫紂王不聽而為奴隸,就說:“君王有過錯而不以死相諫,則百姓何其無辜!”就直言規勸紂王。紂王大怒說:“我聽說聖人之心有七個孔竅,真有這種事嗎?”於是就殺了王子比干,挖出他的心來看。

【說明】

孔門四科教育,十位優秀弟子以特長分屬四科,德行居首,因為教育以德行為本,可通其他三科,最為重要。孔門十位高弟,曾隨孔子遭逢陳蔡之厄,在陳國被圍困,絕糧七日,幾乎餓死。回到魯國後,顏回英年早逝,子路、子貢等弟子也離開了孔子,故孔子感嘆當年同遭困苦的門生,皆已不在門下了。

武王滅商後,修比干之墓,釋放箕子封於朝鮮,恢復微子的爵位,成王立微子於宋。同為紂王親戚的殷室三仁,至此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孔子說:“微子離去,箕子為奴,比干直諫而死,殷商有三位仁人啊!”三人做法不同,但都被孔子稱為仁人,就在於他們都憂心朝政紊亂,都想要使人民安定,正所謂“仁者愛人”。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