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鞭影》十灰(11):湘妃泣竹 鋤麑觸槐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1年08月25日】

【原文】

xiāng fēi qì zhú ,chú ní chù huái 。
湘妃泣竹,鋤麑觸槐。

ㄒㄧㄤ ㄈㄟ ㄑㄧˋㄓㄨˊ,ㄔㄨˊㄋㄧˊㄔㄨˋㄏㄨㄞˊ。
湘妃泣竹,鋤麑觸槐。

【注釋】

(1)湘妃:二妃娥皇和女英死於湘江,為湘水之神,故稱湘妃。
(2)鋤麑:春秋時代晉國力士。

【語譯】

舜死後,二妃娥皇和女英十分悲痛,淚沾青竹而成斑;晉靈公派鋤?刺殺趙盾,鋤麑不忍殺害忠臣,撞槐樹自盡。

【人物故事】

據南朝梁任.P《述異記》,舜南巡時,死於蒼梧之野而葬於此,堯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追趕不及,二人相互痛哭,滴下的眼淚沾濕了竹子,竹上因此形成斑紋。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湘水》也述及此事,大舜巡視南方,二妃跟隨,溺死於湘江,魂魄飄遊洞庭深淵,出入瀟湘水邊。

據《左傳.魯宣公二年》,晉靈公不守君王之道,徵收重稅來雕飾宮牆。從高台上用彈丸射人,觀賞他們躲避彈丸以取樂。廚師沒把熊掌煮熟(熊掌之肉難熟),就殺了廚師,丟進畚箕,叫婦人載負屍體經過朝廷。趙盾、士季看見死人的手,問明緣故而感到憂慮。準備要勸諫靈公時,士季說:“勸而不聽,就無法再繼續了。請讓我先去,如果靈公不聽,你再繼續勸。”士季已經三進(入門、到庭院、上階到檐下,依禮入門就應起立接見),走到屋檐,靈公才看看他,說:“我知道我的過錯了,將會改正。”士季叩頭說:“做人誰能沒有過錯呢?有錯能改正,就是最大的善事了。《詩經》說:‘剛開始都能維持,但很少有人能堅持到底。’如此說來,能夠改過的人太少了。君王能堅持改過遷善,國家就穩固了,豈只是臣子們有所依靠而已呢?《詩經》又說:‘周宣王有過失,惟有賢臣仲山甫來匡正彌補。’過失是能夠補救的。君王能改正過失,王位就不會被廢了。”靈公仍然不改。趙盾又屢次勸諫,靈公感到憂煩,派鋤?刺殺趙盾。鋤?清晨前去,見趙盾臥室的門開了,趙盾穿著整齊莊重,正準備上朝。但時間還早,就坐著閉目養神。鋤?退出而感嘆說:“不忘恭敬國君,這是人民之主啊。殺害人民之主,就是不忠;違背國君命令,就是失信。有其中一樣,都不如去死。”於是撞槐樹而死。

【說明】

相傳舜帝二妃因為悲傷舜帝之死,湘江畔的竹子也被二妃灑淚成斑,成為“湘妃竹”的由來。故事中體現了二妃對舜帝的忠貞,但也有過於執著的遺憾,若能對世事無常淡然處之,繼續為舜帝造福百姓,也能顯出忠貞之德,或許更有意義。

鋤麑不願殺害忠臣,又不能違抗君命,寧可犧牲自己性命,讓趙盾繼續為國君、百姓效命。鋤?以大局為重的無私,為民著想的純善,實在令人崇敬。“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可惜晉靈公不聽忠臣勸諫,奢侈暴虐,不得民心,終究被趙盾的弟弟趙穿所殺。

趙盾雖然在靈公追殺下逃脫,但未逃出國境,被趙穿迎回後又不殺作亂之人,被史官董狐記下“趙盾弒其君”。孔子聽聞此事就說:“董狐是古之良史,不隱藏趙盾之罪。趙盾是賢良的大夫,卻為了法制而承受惡名。可惜啊!如果逃出國境就免除罪名了(越境則君臣之義絕)。”(據《史記.晉世家》)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