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鞭影》十灰(9):平仲無術 安道多才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1年08月18日】

【原文】

píng zhòng wú shù ,ān dào duō cái 。
平仲無術,安道多才。

ㄆㄧㄥˊㄓㄨㄥˋㄨˊㄕㄨˋ,ㄢ ㄉㄠˋㄉㄨㄛ ㄘㄞˊ。
平仲無術,安道多才。

【注釋】

(1)平仲:寇準,字平仲,北宋名相,華州下啁(今屬陝西)人。宋太宗時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宋真宗時任宰相,力主對契丹(遼)御駕親征,訂澶淵之盟,受封萊國公。
(2)無術:指不學無術,缺乏學問才能。
(3)安道:張方平,字安道,北宋睢陽(今屬河南)人。歷經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參知政事、御史中丞,反對王安石新法。
(4)多才:富於聰明才智。

【語譯】

寇準才智出眾但學術不足,張方平絕頂聰明為天下奇才。

【人物故事】

據《宋史.寇準列傳》,寇準年少時才智超群,精通《春秋》三傳(左氏、公羊、穀梁),十九歲就考取了進士。宋太宗選取人才,大多親臨殿前平台詢問,年少者往往不錄用。有人教寇準增加年紀,寇準回答說:“我才剛考取進士,就可以欺騙國君嗎?”後來寇準考取了,授予大理評事之職。之後受到皇帝器重,提拔為尚書虞部郎中、樞密院直學士。曾經上奏皇帝,言語不合,皇帝發怒而起身離席,寇準就拉住皇帝的衣服,讓皇帝再坐下來,等事情決議才退下。宋太宗因此嘉許他,說:“朕得到寇準,猶如文皇(唐太宗)得到魏徵啊!”

起初,張詠在成都聽說寇準入朝為宰相,就跟他的部屬說:“寇公是位奇才,可惜學問不夠。”直到寇準被降職至陝州,張詠剛好自成都罷官回來,寇準舉行宴會,大肆款待張詠。張詠將要離去,寇準送他到郊外,問他:“有什麼可以教寇準的嗎?”張詠徐緩地說:“《霍光傳》不可不讀啊!”寇準不知其意,回去拿《霍光傳》來讀,讀到霍光“不學無術”時,笑說:“這是張公在說我呀!”

據《宋史.張方平列傳》,張方平年少時聰明過人,家境貧困無書可讀,向別人借了三史(《史記》、《漢書》、《後漢書》),十天就歸還了,他說:“我已經詳細學會了。”凡是書籍他都是看過一遍就不再閱讀,宋綬、蔡齊認為他是天下奇才,舉薦為茂材。宋神宗時任參知政事,以太子少師辭官退休。

張方平慷慨有氣節,已經告老還鄉,但議論政事更加殷切,對於用兵、獄案,尤其反覆去說。他還說:“臣將老死,見先帝於地下,也有理由可說了。”他平時閒居在家未曾用違心的話語附和別人,不曾以虛情假意對待別人。在蜀州做郡守時,識得眉山蘇洵與其二子蘇軾、蘇轍,深為器重,曾推薦蘇軾為諫官。蘇軾下獄,又上書直言為他請命,所以蘇軾終生對他甚為尊敬。

【說明】

寇準雖為忠臣,尤其和契丹締結“澶淵之盟”後,聲望達到極點,可惜他恃才傲物、驕躁奢侈且度量過小。《宋史》記載,寇準少年富貴,生性豪侈,喜歡豪飲,每回宴請賓客,往往關閉門扉並解下駕車的馬以留住賓客。家中未曾燃油燈,就算是廚房、廁所,也必定點燃蠟燭。《宋史》評論他:“雖有直言之風,而少包荒(包容一切)之量”。

寇準和漢朝霍光同樣是三朝重臣(漢武帝、昭帝、宣帝),同樣功高震主。霍光因為治家不嚴,繼室毒死皇后,家奴橫行霸道,終而被滅族。《漢書.霍光傳》評論霍光“不學無術,暗於大理”,就是說他不好好讀書,沒有學識,不明白大道理。張詠提醒寇準一定要讀《霍光傳》,其實是告誡他不要步上霍光的後塵,要多學古書,所行要合乎做人之道。但寇準不明其意,只是一笑帶過,依舊傲慢獨斷,奢侈浪費,終於遭忌被排擠陷害,病死於雷州貶所。

張方平豪邁剛正,無所阿附,且能不顧個人安危,上書營救蘇軾。為人多見識,有氣量,蘇軾推崇他的詩文清遠雄麗,有如其為人,就像三國曹魏的孔融、蜀漢的諸葛亮。雖然他幼年家貧,但他的好學加上天生奇才,又有不凡的品格遠見,他的文章才能如此洞悉透徹,體氣高妙了。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