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1年12月05日】
【原文】
sàng bāng huáng hào ,wù guó zhāng dūn 。
喪邦黃皓,誤國章惇。
ㄙㄤˋㄅㄤ ㄏㄨㄤˊㄏㄠˋ,ㄨˋㄍㄨㄛˊㄓㄤ ㄉㄨㄣ。
喪邦黃皓,誤國章惇。
【注釋】
(1)喪邦:亡國。
(2)黃皓:三國時代蜀漢的宦官,迷惑後主劉禪,狡詐專權,排擠大將姜維,蜀漢最終被魏國所滅。
(3)誤國:敗壞國家。
(4)章惇:字子厚,北宋建州浦城人(今屬福建)。宋神宗時被起用,宣仁太后聽政時被罷,哲宗親政後任宰相,強硬改革,因新法而興獄,是新舊黨爭中新黨的重要人物。徽宗即位後,一再被貶,死於睦州。死後,高宗再貶昭化軍節度副使。
【語譯】
宦官黃皓專權使蜀漢亡國,宰相章惇結黨營私而敗壞朝政。
【人物故事】
據《三國志.蜀書.董允 黃皓》,蜀漢後主劉禪繼位,丞相諸葛亮將北征魏國,考慮後主年少,善惡難分,因為董允持心公正誠信,想委任他負責宮內事務。
向後主上奏章說:“侍郎董允等人,是先帝挑選出來留給陛下的,至於斟酌取捨,規勸補益,竭力進獻忠言,則是他們的責任。臣認為宮中之事,不論大小,都要詢問他們,必能彌補缺失,有更廣大的效益。如果沒有發揚聖德的忠言,則處罰董允等人,以表明他們的怠忽職守。”諸葛亮將董允升遷為侍中,受職虎賁中郎將,統領宿衛親兵。
董允治理事務能防制缺失,善盡匡正挽救的義理。後主常想要選取美女以納入後宮,董允認為古時天子的后妃數不超過十二人,現今嬪妃已經具足,不應再增加,始終堅持不肯。後主更加怕他。後主漸漸長大,寵愛宦官黃皓。黃皓善於阿諛奉承,狡猾奸詐,想要謀求進身。董允經常對上嚴正地匡正後主,對下多次責備黃皓。黃皓畏懼董允,不敢為非作歹。到董允去世時,黃皓職位不過是黃門丞(黃門令的佐吏)。
陳祗(zhī,ㄓ)代替董允擔任侍中後,和黃皓內外互相應合,黃皓開始干預政事。陳祗死後,黃皓從黃門令再升為中常侍、奉車都尉,操弄威權,終於到了亡國的地步。蜀漢百姓無不懷念董允。魏國將領鄧艾到了蜀地,聽說黃皓奸詐陰險,將要殺他,黃皓賄賂鄧艾的左右親信,得以倖免。
據《宋史.奸臣.章惇》,章惇是博學能文的豪傑之士,曾經和蘇軾遊覽南山,抵達仙遊潭,潭下是萬仞懸崖,深潭上有橫木搭橋,章惇請蘇軾在峭壁上題字,蘇軾不敢寫。章惇輕易走過,拉下藤索,撩起衣裳就下去了,以沾了黑漆的筆在石壁上寫下幾個大字:“蘇軾、章惇來。”寫完回來,神色不變,蘇軾拍拍他的背說:“能自己豁出性命的人,能殺人也。”章惇大笑。
宋神宗熙寧初年,王安石執政,喜愛章惇的才華,任用他為編修三司條例官。元豐三年,拜參知政事(宰相副職)。哲宗即位,宣仁太后聽政,章惇對司馬光所改動的差役之法提出異議,和宣仁太后憤恨爭辯,無禮頂撞,宣仁太后發怒,章惇被貶官汝州知州。
哲宗親政後,起用章惇為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宰相),恢復元佑年間所革除的一切。章惇朋比為奸,報復仇怨,大小之臣,無一倖免,死者禍及兒女。又請求挖掘司馬光、呂公著的墳墓,劈開其棺材。哲宗不肯,章惇不滿,請求編排元佑年間大臣的奏章,有見識的人知道災禍尚未平息。章惇興起同文館之獄,徹底查辦,想覆滅其家族。又察訪嶺南(五嶺以南),要殺盡被流放的人。哲宗說:“朕遵守祖宗留下來的制度,不曾殺戮大臣,放過他們別再治罪了。”然而被判重罪的有十幾人,或三番四次被貶謫遷徙,天下人受冤。章惇又追貶司馬光、王珪,還想追廢宣仁太后(英宗皇后),哲宗大怒說:“你們不想讓朕進英宗的太廟了嗎?”章惇才停止。章惇又勸哲宗廢掉宣仁太后所立的孟皇后,後來哲宗很後悔,感嘆說:“章惇壞我名節。”
徽宗即位,任伯雨上奏章惇想追廢宣仁太后之事,又貶雷州司戶參軍。起初,蘇軾被貶到雷州,不准他占住官吏的房舍,蘇軾就租用民屋,章惇又以為他強奪民居,追究百姓查辦罪責,因為租屋的契約很明確,才停止。章惇到此,向當地居民問租房舍,居民說:“之前蘇軾來此,因為章丞相幾乎破敗我家,現在可不能租給你了。”遷徙睦州後過世。
章惇之妻張氏很賢慧,章惇入朝為宰相,張氏將要病死時,囑咐他說:“您做了宰相,盼您不要報復仇怨。”章惇對陳瓘(guan,ㄍㄨㄢˋ)說:“難忍悼念亡妻之痛,怎麼辦呢?”陳瓘說:“與其悲傷也毫無益處,不如記住她臨死之言。”章惇無言以對。
南宋高宗看到任伯雨的奏章,親手下詔說:“章惇毀謗宣仁太后,想追廢為平民,幸虧哲宗不聽他的請求,如果照他的話做,豈不是連累了哲宗皇陵?追貶章惇為昭化軍節度副使,子孫不得在朝為官。”詔書一下,天下人都說痛快,惟獨章惇家人寫〈辨誣論〉想申辯,看到的人都譏笑他們。
【說明】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如太監黃皓對後主劉禪的影響。《三國志.蜀書.劉禪》評曰:“後主任用賢相則為遵循道理的國君,被宦官迷惑則為昏庸愚昧的君主,聖賢經傳說‘素絲無常,唯所染之’(白絲沒有固定不變的顏色,只看所染的顏料是什麼),確實如此啊!”
章惇當年在崖壁上題字時,就可看出他的爭強好勝、不計後果。起初為了好友蘇軾涉入烏台詩案,還能向神宗仗義直言,並痛斥誣告蘇軾的王珪等人。之後捲入新舊黨爭,逐漸形成他強烈的嫉恨心理,一旦成為宰相,便對不同政見的舊黨諸臣大肆報復。發展到後來,心眼小得什麼都容忍不了,手段毒辣幾乎喪失了理智,《宋史》以“窮凶稔(rěn,ㄖㄣˇ)惡”(極為兇惡,作惡多端)來形容他。蘇軾並不贊成新黨的急功近利,自然也成為章惇迫害的對像。原本聰明博學的豪俊,最後淪為史上的奸臣,害人害己,還連累了子孫,也是章惇家族的悲哀。章惇之妻臨死的贈言:“君作相,幸勿報怨。”希望他切勿心存報復,果真是一語中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