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鄉民的情分(共七文)

羅善


【正見網2013年11月29日】

一、“文曲星”與和尚

清代人畢秋帆,即畢沅。江蘇太倉人。乾隆進士。官至湖廣總督。著作甚豐。有人吹捧他是文曲星下凡,他很自鳴得意。

畢秋帆到陝西做巡撫,路過某剎,暫作逗留,入寺遊覽。一位老和尚出來迎接他。

畢秋帆說:“你這和尚,知道誦經嗎?”

和尚謙誠的回答說:“也曾誦過。”

畢秋帆挑釁的說:“你可知道一部《法華經》有多少個‘阿彌陀佛’?”

和尚答道:“荒庵老衲,非常慚愧自己的愚鈍。大人是天上文曲星轉世,獨享全陝威福,自然是天才。你可知道一部《四書》有多少個‘子曰’?”

畢秋帆答不出來,十分驚訝,反而對老僧大加讚賞。

《清朝野史大觀》的作者,寫出上述故事後,評論說:達官貴人,往往看不起一般人,目空一切,盛氣凌人。遭受他們羞辱的人,往往是低下頭,不敢與他們計較,奴顏婢膝,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只有這位山村野寺裡的和尚,敢於“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對他們予以反詰。這是因為和尚心中不貪戀富貴,不羨慕官場。無私則無畏。

和尚先禮讓而後反詰,又恰到好處,不卑不亢。確實是一位世外高人。

這樣的人,往往在山村野寺中,尚得遇到。但是,如果我們今天去求索,只怕也像鳳毛麟角一樣,不可多得了。

(清代孫靜庵《棲霞閣野乘》)

【附言】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在當今之世,在面對權勢時,我們是否都能夠像老和尚那樣,不卑不亢呢?

二、《米湯大全》

世俗把阿諛吹噓,叫做“灌米湯”。清人曾國藩攻占金陵後,得到許多人寫來的歌頌祝賀的詩文。他叫書記官,統統把這些阿諛奉承的詩文,抄在一起,自己親自題寫簽名曰:《米湯大全》(集阿諛奉承之大全),放在案上,用來規勸部屬引以為戒,摒棄歪風;自己也常翻檢,警惕歪風侵入肌體。

【附言】

愛聽好話,幾乎是人之天性。漂亮的事物和動聽的話語,能令人心情舒暢,同時也很容易讓人迷失方向。曾國藩位居高官,卻仍能明辨、拒絕吹捧之詞,保持清醒,真是難能可貴。

三、《戒石銘》

北宋州縣的《戒石銘》為:“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這是宋太宗節取孟昶所作告誡百官的文字中與當時事情關係密切的部分,命令在各州縣大堂下,刊石立碑,希望州守縣令,天天可以看到,而不忘了引以為戒。也體現出宋太宗愛民之心的深意。

有人在《戒石銘》的每一句下,另外各加一句,作:“爾俸爾祿,只是不足;民膏民脂,轉吃轉肥。下民易虐,來的便著;上天難欺,他又怎知?”

【附言】

宋太宗皇帝能在各州縣大堂下,立下石碑,當屬明主的作為。

遺憾的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歷來類似的“中央文件”,又有多少是貫徹落實了呢?因此不但要有鮮明的觀點和態度,還要有具體的措施,要提高制度的執行力,狠抓落實。

任何表面文章,都無濟於事。

四、泰山之力

張說,字道濟,又字說之。唐代大臣。累官至中書令,封燕國公。

唐代大臣張說的女婿,名字叫鄭鑒。張說安排他跟隨自己,一起陪同皇上,到泰山封禪。回來之後,鄭鑒的官職,便一下子由九品,升到了五品。

黃幡綽見到鄭鑒,開玩笑地說:“這是泰山的力量啊!(意思是:你是依靠你的岳父即老丈人,一起陪同皇上游泰山,而得高升)”

原來,泰山上有一座丈人峰,所以他這麼說。後來人們稱妻子的父親為“泰山”,也就是從這裡來的。

(晁說之《晁氏客語》)

【附言】

要選用優秀人才,首先應該完善人事任免制度,做到任人唯賢。同時,更需要打破“泰山之力”之類的裙帶關係。

五、鑽彌遠

南宋寧宗時,史彌遠為丞相,執掌朝政。當時,能夠受到提拔與遷升的官員,大多數都是因為走了史彌遠的後門。朝廷內外,均知史彌遠的奸惡。

有一天,統兵在外的將帥,設宴招待客人,請了兩位戲子演戲,分別扮作顏回和宰予。

在戲台上,兩個演員出場,宰予問顏回:“你授官了嗎?”

顏回說:“我沒有。”並反問宰予:“為什麼只有你授官了呢?”

宰予說:“因為我鑽營,才得以選授。你為什麼不鑽呢?”

顏回說:“不是我不鑽,我鑽的是彌堅罷了(語出《論語》“鑽之彌堅”)。”宰予說:“你鑽錯對像了,為什麼不鑽彌遠呢?(意思是說:為什麼不巴結史彌遠呢?)”

明代作家馮夢龍,寫出上述故事後,又接著寫了一個故事,說:

有人用行賄的手段,得以升遷為庶吉士。為此,人們編造了一個故事來嘲諷他。故事說:“孔子過去曾任選拔官員的主考官。齊宣王給孔子,送來一萬鎰上等白銀,然後帶著筆來參加考試。考完後,把試卷遞給孔子,孔子說:“大王你差不多可以升官了。”宰予吃的是大米白飯,穿的是綾羅綢緞,私下送給孔子的是一些舊谷和新谷。考試那一天,宰予請子游、子夏代考,自己卻在大白天,睡大覺去了。考完後,交了試卷,孔子說:“對於宰予,我改變了看法,看來你也可以升官了。”顏淵擅長言語,品行端正,孔子卻說:“顏淵對我的學問,越鑽研越覺得堅不可入,倒不如那些已經悟透了我的學問的人,我就可以看到他們的進步。”考完後,孔子看了試卷,他把顏淵的卷子,看作是一個愚笨無知者的答卷,擱置在一邊,還說:“顏回不能升官。”過了幾天,顏回來請教其中的緣故。孔子說:“你身居陋巷,簞食瓢飲,給你一個縣官做做,已經足夠了,你為什麼還想要得到顯貴的官職呢?”顏回聽罷,痛哭而死。

《笑林》的作者,評述這段故事說:“這故事中的孔子,不是孔仲尼,那是孔方兄罷了。”

(宋代周密《齊東野語》)

【附言】

這個故事,首先表現出我國古代文人學者的反對邪惡、反對貪腐的凜然正氣和不事阿諛的高風亮節,這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優良傳統。

在用人上任人唯親,憑藉裙帶關係而飛黃騰達,老百姓說:這叫做“朝中有人好做官”。 這種事情,早己是司空見慣。治國當先治吏,而官吏的選拔,是吏治的頭等大事,所以應當慎之又慎。

今日之官場,由於江澤民以腐治國,任貪為本,“裙帶關係”,買官賣官…等種種醜行,大肆泛濫,吏治腐敗己經給國家和民族,帶來了巨大災難!中共的朽屋黑窩,傾倒只在旦夕!

六、鄉民的情分

韋景駿,江西萬年人。唐代進士。曾任肥鄉、貴鄉二縣的縣令、趙州長史、房州刺史等官。

韋景駿任肥鄉縣縣令時,境內有一條河,名叫漳水,每年都泛濫成災。韋景駿觀察了地勢,重新修築了堤壩,於是消除了水災。

後來,韋景駿做了趙州長史,路過肥鄉。肥鄉的官民,非常驚喜,爭相以酒飯為他接風洗塵,使得他耽擱了一整天。

有幾位剛滿十歲的少年,也在人群中,殷勤侍奉。韋景駿對他們說:“依時間來推算,我離開這地方時,你們還沒有出生。既然我對你們,沒有什麼舊恩,為什麼你們要對我這樣殷勤呢?”

孩子們回答說:“以前,聽父母和老人說,本縣的官衙、學校、客舍、河堤,以及橋樑,都是您在位時,修建留下來的。我們原以為再也看不到您了。不料,今天竟然親眼目睹了您的丰采!因此,情不自禁地感到欣喜異常。”

(明代鄭瑄《昨非庵日纂》)

【附言】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為百姓做了好事的人,老百姓必定世世代代,都記得他。

七、袁了凡聽後,感到心冷

袁黃,字了凡,一字坤儀。明代萬曆進士。曾任兵部主事。

袁了凡喜歡談論地理風水。有一次,他到光福山尋找墳地,問一位村裡的農民說:“你聽說過這裡有使後代興盛的好墳地嗎?”

農民說:“小人我生長在這裡,已經三十多年了。我只看到當官的人,來這裡尋找墳地;卻從來沒有見過當官的人,來上墳的。”

袁了凡聽後,嘆了一口氣,感到心冷身涼,只好默默不語地離去。

(趙吉士《寄園寄所寄》)

【附言】

貪官從來只為己,
父母亡故請堪輿;
埋入風水寶地後,
即欲遷升把財理。
只將雙親來利用,
何曾祭拜施一禮?
可憐多少父母心,
生個貪官害自己!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