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4年04月10日】
一、周勃重新認知爰盎
周勃任丞相,上朝完畢回家,總是興致沖沖地一路小跑,很是得意。漢文帝向他恭敬施禮,還常常目送他走出朝廷。郎中爰盎,向文帝進言說:“周勃丞相是什麼樣的人?”文帝說:“社稷重臣。”爰盎說:“周勃是人們所說的那種功臣,可不是社稷重臣。丞相要是在陛下面前自高自大,陛下又不謙讓,這就是君臣失禮,我認為陛下不應該對周勃採取這種態度。”後來上朝,漢文帝就理直氣壯起來,周勃也就顯得謹慎多了。
過了一些時日,周勃埋怨爰盎說:“我和你哥哥很要好,而你卻在背後搗我的鬼。”爰盎卻始終不表示歉意。
在周勃到封地上任的時候,有人上書,告他依仗封地謀反。周勃被拘留後,請求正名,列位公卿大臣,沒有一個敢出來為他說公道話的。只有爰盎站出來,說明周勃無罪。周勃獲得釋放,爰盎出力很大。周勃覺得爰盎為人方正耿直,很不一般。從此以後,便虔敬肯切地結交爰盎。
(事據《漢書》)
二、司馬光視功名如過眼雲煙
北宋寶元一年(紀元1038年)3月,十九歲的司馬光,考中了進士。按照慣倒,發榜以後,朝廷為新考中的進士們,舉行一次盛大的喜慶宴會。
這一天晚上,宴會大廳,紅燈高照,喜氣洋洋。進士們穿著華麗的衣服,胸前戴著皇帝賞賜的鮮花,滿臉喜氣,魚貫而入。只有司馬光,穿著樸素的衣服,連鮮花也不佩戴。
喜宴結束後,司馬光和同科的朋友,同乘一輛馬車回家。路上,朋友說:“君實(司馬光的字),功名真使人增加光彩呀!今天晚上的喜宴,使我永世難忘!”
司馬光嚴肅地說:“一個人活在世上,應該努力使自己的行為,符合仁義。以崇高的道德,去獲得別人的尊敬。功名富貴,原是身外之物,就像眼前飄過雲彩和煙霧,有什麼值得炫耀的呢?”
(事據《宋史》)
三、救助他人就是救助自己!
當初,爰盎(又稱袁盎。《史記》稱他“仁心為質,引義慷慨”)做吳國的丞相。那時,他的部下從史(人名),與爰盎的婢女私通。爰盎知道了,卻不告訴任何人,仍象原來一樣對待從史。有人告訴從史說:“主人已經知道你與他的婢女私通。”從史便嚇得逃走了。
爰盎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即騎馬把從史追了回來,並成全了從史和婢女的婚事,保留從史的職務不變。
後來,爰盎到漢朝做官,奉命出使到了吳國,被吳國關押起來。從史恰好在看守爰盎的那支部隊裡當司馬。
這時正逢天氣寒冷,士兵饑渴,從史便用自己的全部家當,換了二石好酒,讓守衛西南角的士卒們,喝得爛醉。這時,從史趁夜深人靜之際,把爰盎帶了出來,說:“你可以放心地逃走了,吳王決定明天天一亮,就殺你。”
(事據《史記》)
四、墨子的“兼愛”
有一次,墨子的弟子問墨子:“先生,現在天下危害最大的是什麼?”
墨子說:“國與國互相攻打,家與家互相吞併,人與人互相殘害。這就是現如今天下的大害呀!”
“這種情況是怎麼產生的呢?”
墨子回答:“這是因為人們不互相敬愛產生的。國君只愛自己的國,不愛別的國;大夫只愛自己的家,不愛別人的家;一般人只愛自己,不愛別人。人們不互相敬愛,必然發生戰爭。”
弟子說道:“你的意思是說,只要人人都相敬愛,人人都互利互助;國君、大夫、百姓、父子、兄弟都不分彼此的相親相愛,就會給雙方帶來好處?”墨子肯定的講:“正是如此!”
這就是墨子“兼愛”的思想。
(事據《墨子》)
五、徐公的待客之道
徐公被任命為杭州路主官,有一天,他管轄下的一位總管和一位萬戶,到他家來拜訪,他用接待賓客的禮節,請他們就坐。恰好有個書吏,從外面進來,見到這種場面,便慌忙避開。
等到客人走後,書吏進來對徐公說:“總管和萬戶,都是你下屬官員,受你這麼體面的接待,是不是有些過分了?”
徐公說:“在公府,有地位高低的區別;而在家裡,就應有主客之分。我們這些身居要職的人,只要做到清正廉潔,那麼下屬自然會敬服,何必用威勢和驕橫,去壓制他們,以此來樹立自己的尊嚴呢?”
書吏聽完,覺得徐公正義厚道;自己心中,感到十分慚愧。
(事據鄭瑄《昨非庵日纂》)
六、率家人抵禦倭寇
明代,從紀元十四世紀到十六世紀,日本海盜集團,不斷從海上襲擊福建、浙江、江蘇等地的城鎮和鄉村,殺人放火,無惡不作,給當地人民,造成了嚴重災難。當時的老百姓都叫他們是“倭寇。”
當時已當上南京國子監的李贄,回故鄉奔喪的時候,倭寇正十分猖狂。為避開倭寇的殘害,他們白天隱藏在山裡或是森林的深處,夜深人靜的時候,再匆匆趕路。就這樣一直走了六個月,才回到晉江。這時候,故鄉已經被倭寇劫掠了好幾次。老百姓都組織起來,同倭寇進行鬥爭。
李贄簡單的處理完了父親的喪事,就率領兄弟和侄子們,投入了保衛晉江城的戰鬥。他不辭勞苦,不怕危險,白天黑夜的和鄉親們在城上巡邏。有好多次,李贄冒著倭寇射來的雨點般的利箭,沉著指揮眾人還擊,打退了敵人的進攻。在為父親守孝的三年之中,李贄沒有吃過幾頓安穩飯,沒有睡過幾次舒心覺。
(事據《明史》)
七、郭子儀斥兒輩是奴才!
唐代汾陽郡王郭子儀,早些年在擔任河中節度使時,下令禁止無故縱馬奔跑,以免踐踏農田,危害百姓。違犯者處以死刑。
郭子儀夫人乳母的兒子,違犯了這項禁令,被軍中執法官都虞侯,杖擊而死。郭子儀的幾個兒子,哭著向郭子儀告狀,訴說都虞侯的放肆無理,郭子儀卻把他們喝斥出門。
第二天,郭子儀對屬僚們唉聲嘆氣,達四次之多。大家都不明白原因,就慢慢詢問節度使為何嘆氣?郭子儀說:“我的那些兒子,都是些奴才!”隨後便告訴大家他嘆氣的原因說:“他們不贊成我的執法官(指都虞侯)秉公執法,卻來憐惜他們母親奶媽的兒子違法被殺,這不是些奴才,又是什麼!”
(事據《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