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5年03月22日】
一、無懼世態炎涼,男兒貴在自強
《戰國策•秦策》記載: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他是一位著名的策略家,非常聰明。蘇秦曾經到秦國去遊說,向秦王陳說天下大勢,顯示自己的才華。可是秦王有眼無珠,覺得他沒有什麼才能,只會誇誇其談,未予理會。
蘇秦碰了一鼻灰,回到家中,他的父母、兄嫂,甚至是妻子,都覺得他這輩子不會有出息,沒有一個人瞧得起他。特別是他的嫂嫂,經常白眼相向,對他冷言冷語,罵他遊手好閒,不務正業,並說:“若是他這種人,都能出人頭地,這個世界就太怪了。”
蘇秦非常難過,於是,發憤苦讀,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學習當中。後來,他研究出一套“合縱”之術,就是聯合六國,合起來對付秦國。他先去遊說燕文公,很快得到賞識.拜他為當朝相國。後來,他又奉命到趙國遊說,又被趙肅侯欣賞,掛了相國之印。再往後,他又去其他四國,洽談聯絡事宜。其他四國,早被強秦欺負苦了,見到蘇秦的主張可行,就都封他為相國。
這樣一來,蘇秦就掛了六國相印,成為權傾天下之人。有一次,他去楚國議論國事,經過家鄉洛陽。他父母知道了,就將庭院打掃乾淨.擺下酒席,並率領全家人,到三十裡之外,去迎接他。他的妻子、兄弟只顧低著頭,看都不敢看他。他的嫂子則伏在地上,規規矩矩地拜了四拜,向蘇秦承認自己當年的錯誤。
蘇秦笑了笑,對嫂子說:“嫂嫂,你以前對我那麼傲慢,現在對我又這樣謙卑.這到底又是為甚麼呢?” (原文是:“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謝。蘇秦笑謂嫂曰:‘嫂何前倨而後卑(另又作‘前倨而後恭’)也?’”)
他嫂嫂又慚愧,又害怕,對他說:“我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你現在地位高,金錢多啊!”
蘇秦聽了,不由嘆息了一聲,說:“同樣是一個蘇秦,富貴時親戚們懼怕我,貧賤時連父母也瞧不起我。人世間不以貧賤富貴對待別人的,又有幾人!”
二、為人正大光明,善事馬到功成
《後漢書•張綱傳》記載:東漢時期,大臣張綱,敢於仗義執言,以剛直不阿,聞名天下。他不但對宦官的不良行為,進行鬥爭;還不畏強權,對外戚粱冀的罪惡,也能予以揭發。粱冀領教了張綱的厲害,對他恨之入骨,決定對他進行殘酷報復。只是苦於沒有機會。
當時,平民張嬰,指揮了一支起義軍,有數萬之眾,在廣陵地區(今江蘇省、安徽省交界一帶),與官府對抗,殺戮地方富吏。東漢政府曾經多次派兵鎮壓,欲撲滅起義火焰,可是,由於起義群眾,作戰勇敢,所以起義火焰,越燒越旺。
梁冀見張嬰的勢力,如此猛烈,就指使親信,推薦張綱,去該地擔任廣陵太守,想借張嬰的刀,除掉張綱,也好解除自己的心腹之患。
張綱到了任所,通過調查研究,才知道張嬰等人,是由於廣陵官員,壓榨農民太甚,被逼而反。實在情有可原。於是,一貫正直的張綱,不顧生命危險,只率領少數人,去張嬰兵營,在以武力威脅的同時,力陳自己絕不會對起義軍,橫加殺戮,只希望他們歸順朝廷。
在張綱的勸說之下,張嬰坦誠相告:“我們只是荒野愚人之後,沒有途徑, 讓朝廷了解我們的苦難,又實在不能忍受貪官污吏的壓榨,這才聚眾造反。我們的目的,不過為了活命而已。看看我們的處境,真與遊動在鍋裡的魚兒一樣,活不了多長時間。我們願意歸順朝廷,從此安分守己。”(原文是:“張嬰曰:‘荒裔愚人,不能自通朝廷;不堪侵枉,遂復相聚偷生,若魚游釜中,喘息須臾間耳。’”)
後來,張嬰果不食言,真的帶領他的下屬軍隊,向官府投誠。梁冀原本想借張嬰之手,去殺害張綱;卻又讓張綱,為朝廷立了一大功勞。
而粱冀,據《漢書》記載:“他專擅朝政二十年,在任驕奢無度,殺人無度。後來,桓帝滅梁氏家族,梁冀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