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珍事:徐乾學傳書給後代

秦如初


【正見網2016年05月24日】

清人徐乾學,字原一,號健庵,崑山(今屬江蘇)人。他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學者顧炎武的外甥。康熙九年(1670)考中進士,入朝為官,後一直做到禮部侍郎、左都御史、刑部尚書等。

從政治上看,徐乾學的一生,並無多少政績可言。有一次,戶部郎中色楞額等人,向朝廷建議:禁用明代舊錢,一律改鑄新錢使用。徐乾學力陳不可採取這種辦法,歷朝以來,都是新舊錢混合使用,以利於百姓,不然的話,就會造成社會混亂。他又考證:從漢代到明代,新舊錢兼用的史實。匯集起來,上奏朝廷,終於被皇帝採納,沒有禁絕舊錢。這件事,可以算作是他的政績之一。

而除此之外,作為一個文人,徐乾學曾主持修撰過《明史》(任總裁官)、《大清會典》、《大清一統志》(均任副總裁官)。又集唐、宋、元、明歷朝解經之書,編成《通志堂經解》;纂集歷代喪制,編成《讀禮通考》等,在文化史上,作出了一定的貢獻。而他一生中,最值得稱道的,要算是作為一個藏書家的事跡和貢獻。

據史料記載,徐乾學自幼就十分喜愛讀書、抄書、藏書。到清初時,正逢戰亂之後,徐乾學除自己精心搜求外,還托門生故吏,於各地代為搜集,所以“南北大家之藏書,盡歸先生。”(黃宗羲語),藏書多達數萬卷。他特意精心建造了一座樓房,專作藏書之用。他收藏的各種圖書,共裝了七十二書櫥。樓房建成以後,徐乾學把自己的兒子們,全都叫到樓上,語重心長地對他們說:“許多做上輩的人,都給子孫們留下田地錢財,但子孫們,卻不見得能世世代代都富裕;也有的給子孫們留下金銀珠寶,也未必能夠世世代代保藏;還有的給子孫們留下亭台樓閣,後代卻不一定能夠世世代代保有。我並不想學這些人的榜樣,我給你們留下什麼樣的遺產呢?留給你們的,就是這滿屋子的圖書!”

看來,徐乾學認為給子孫們留下物質財富,並不是很明智的。給子孫們留下可以藉此增長知識、培養才能的精神食糧——書籍,這才是最聰明的舉措。

出於這樣的動機,徐乾學將自己的藏書樓,命名為“傳是樓”(“是”是這、這個的意思,語法上叫做指示代詞,即指書籍)。不僅如此,徐乾學還精心整理自己的藏書,編成《傳是樓宋元本書目》一卷、《傳是樓書目》八卷,以便他的子孫們,能更方便地利用他所留下的藏書,求得學問,增長知識才能。當時,有很多士子、名流,向他借書學習。

遺憾的是,徐乾學將藏書傳給子孫的夢想,並沒有能夠完全實現。後來他的藏書,由於種種原因,大多歸了別人。但是,廣義而言,這也是助益於社會,濟惠於士子。並為社會傳留下許多書籍、珍典。其德博矣!

(《清史稿•徐乾學傳》、《清代野史大觀》卷九)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