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唐太宗謹言慎行,順天應民

嚴謹


【正見網2016年12月14日】

有一次,唐太宗告訴眾臣:“有人說,當了皇帝就可以得到最崇高的地位,沒有任何畏懼。事實上,我卻常懷畏懼之心。傾聽臣下的批評與建議,一向以謙虛的態度處理政事。倘若因為自己是一國之君,就不肯謙恭,而以自大的態度來對待臣下,那麼,一旦行事偏離正道時,恐怕就再沒有能夠指正過失的人了。”

停了一會兒,唐太宗又說:“當我想說一句話、做一件事的時候,必定先想想如此一來,是否順了天意?同時也要自問:有沒有違反了臣民的意向。為什麼呢?因為天子是那樣高高在上,對底下的事一目了然;而臣民們對君王的一舉一動,十分注意,所以我不僅要以謙虛的態度待人,更要時時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順應天意與民心。”

這時,旁邊的魏徵接著說:“古人說過‘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有好的開始,並不一定能有好的結局。但願陛下常懷畏懼之心,畏懼上天及人民,且謙虛待人,嚴格地自我反省。如此一來,吾國必能長保社稷,而無傾覆之虞了。”謙虛的態度,也是唐太宗受後世景仰的原因之一。

唐太宗說過:“與人交談,實在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即使是一般百姓,在與人交談時,若稍微有得罪對方,對方因而記在心,便會遭到報復。更何況是萬乘國君,在和臣下交談時,絕不容許有一點失言。因為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失言,也有可能導致極重大的影響,這種影響是庶民的失言所萬萬及不上的,我心中一直牢記著這一點。”

他還說:“昔日,隋煬帝第一次進入甘泉宮時,對宮中的庭園十分中意,但是認為有一美中不足之處,即庭園中看不到螢火蟲。於是,隋煬帝下令捉一些螢火蟲來代替燈火。負責的官吏,趕緊動員數千人去捕捉螢火蟲,最後捕捉了五百車的螢火蟲。連這樣的一件小事,都能演變到這種地步,又何況是大下大事?更不知道要受到多大的影響呢?為人君王的,又怎能不謹言慎行呢?”

身為領導者,除了要虛懷若谷之外,對自己的言行舉止,也必須十分慎重。古人講:“綸言如汗”!這裡的“綸言”,是指領導者所說的話;“汗”是指說出的話,絕無挽回的餘地,就像身體流出的汗一樣,一旦流出來了,就不可能再回到體內。正因為如此,領導者實在不得不謹言慎行。

從前,當周公的兒子伯禽,受封為魯國國王時,周公曾告誡他:“我身為宰相,碰到有人來訪時,即使是正在吃飯,也得趕緊中斷,儘量不要對客人太失禮。儘管如此,仍然擔心有不周到的地方,或是疏忽了優秀的人才。現在你到魯國去,雖然身為一國之君,也絕不能有任何驕傲失禮的地方。”這種謙虛的態度,對一個領導者來說十分重要。

的確,身為領導者不能有戲言,因為他的每一句話,都會對屬下產生巨大的影響,甚至會影響一件事情的結局。

態度謙虛,言行謹慎,不但是身為領導者修養的重要方面;同時,也應該是每一個人,修養的重要方面。

(事據《唐書》)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