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晏子住宅近市,收益大在哪兒?(數文)

默安


【正見網2019年01月14日】

一、晏子住宅近市,收益大在哪兒?

《晏子春秋》卷6記載:

齊景公想要讓晏子更換他現在居住的房子,說:「先生的住房緊靠著集市,又潮濕,又狹窄,喧鬧不已,塵土飛揚,實在不可以再住,請更換到地勢高而又乾燥的地方住吧。」

晏子辭謝說:「我的祖宗先人,就曾住在這裡,我還不夠格繼承它呢,能住在這裡,對我來說已經很奢侈了。況且我靠近集市居住,早晚都能得到我所想要的東西,對我非常有利,哪裡敢麻煩鄉裡鄉親?」

景公笑著問:「您靠近集市,那您知道什麼東西貴,什麼東西便宜呢?」晏子說:「既然我自己正享受著利益,怎麼會不知道呢?」

景公又問:「那什麼東西貴,什麼東西便宜?」當時,景公大興刑獄,酷刑繁多,許多人都被砍了腳,所以有賣假腳的人。因此,晏子回答說:「假腳貴、而鞋便宜。」景公悲愁,變了臉色。因此景公大減刑戮。

孔子為此評論說:「仁人的話,帶來的利益大。晏子一句話,使齊景公就減少了殺戮。《詩經》上說:『國君任用賢人,禍亂很快就停止。』這說的就是晏子吧。」
    
二、治國之本在愛民

《晏子春秋》卷5記載:

齊景公到壽宮遊玩,看見背著柴草的老年人,臉上呈現著一種飢餓之色。齊景公很悲傷,長嘆一聲,然後說:「讓官府把這個老人養起來吧。」

晏子說:「我聽說,喜歡賢明善良而憐憫貧窮困苦,這是守住國家的根本。如今君王憐憫老年人,且恩惠無所不能到達,這就是治理國家的根本了。」景公笑了起來,臉上露出高興的樣子。晏子說:「賢明的君主看到賢良的人,就喜歡賢良的人;看到貧困的人,就憐憫貧困的人。現在我請求對那些年老體衰、沒人供養的老人,沒有家室的鰥夫寡婦,根據他們不同的具體情況,而供給他們錢財糧食。」

齊景公說:「好啊。」於是,年老體衰的老年人,有了供養;而鰥夫寡婦,也有了家室。治國之本在愛民,此之謂也!
    
三、堯心存天下

漢代劉向《說苑•君道》記載:

河間獻王劉德說:「堯關懷天下的人民,更注意關心窮人,對百姓遭受苦難,深感痛心,擔心百姓不能心安意足。有一人受飢餓,他就說:『這是我使他飢餓的。』有一人受凍,他就說:『這是我使他受凍的』。有人犯了罪,他就說:『這是我造成的。』堯顯示了仁愛之心,樹立了行為準則,他的德澤和教化,廣泛而深入,所以,即使不用獎賞,百姓也會努力;不施刑罰,民眾也能治理好。他總是先為別人著想,然後施以教化,這就是堯治理天下的方法啊!」
   
四、為官要視民如子

清代袁守定《圖民錄》卷1記載:
 
劉寬擔任南陽太守,把民眾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召信臣做上蔡縣的縣長,把民眾當做嬰兒來看待。鍾離意做堂邑縣令,撫育教導百姓,就好像對待學童那樣。人之常情,愛孩子就給予無微不至的關切。這三位長官,把民眾當孩子一樣看待,那麼當然就愛護他們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因此民眾愛戴他們,像愛戴親生父母一樣,這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陽城做道州刺史,治理民眾就像治理家務一樣。杜慧度做交州刺史,處理政務非常細密,也像處理家務一樣。王宏做汲郡太守,撫育百姓就像對待家中親人一樣,教他們耕地、養蠶,沒有一樣不是親自示範教導。作為人之常情,為家裡辦事,是非常周到的。這三位長官治理民眾,像治理家務一樣,那麼就必然考慮籌劃得非常盡心。因此,民眾聽從他們的治理,就像是聽從家長的管教一樣,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五、老百姓愛戴兒寬,主動交稅

 《資治通鑑》卷20記載:
兒寬(?一前103年),西漢千乘(今山東高青北)人。勤治《尚書》,為孔安國弟子。紀元前113年,任左內史。後任御史大夫。    
    
漢武帝時,刑法嚴酷,在官場成為風尚,只有左內史兒寬,鼓勵農業生產,寬緩刑罰,公正辦理訴訟糾紛,以此爭取人心。他選擇仁愛忠厚的人加以任用,與下級推心置腹,不求名聲,受到官吏和百姓的信賴與愛戴。

兒寬在徵收租稅時,調節緩急輕重,借給百姓錢物,因此租稅多數收不上來。後來國家有軍事行動,兒寬因稅收不足,政績最差,應當免職。老百姓聽說兒寬要被免職,都恐怕失去這樣一位好官,於是富家用牛車,小戶用擔挑,借錢借物,也要絡繹不絕地將租稅送到官府。兒寬的稅收成績,反而躍居最好!

漢武帝因此越發對兒寬另眼相看,大加讚賞。
   
 六、綿絹還民,郡內遂安

《資治通鑑》卷63記載:

漢朝末年,李通加緊按戶徵收綿絹,朗陵縣令趙儼,去見李通,對他說:「如今其他郡縣都已叛變,只有陽安郡,居安民樂,仍然歸附朝廷。現在,你又要按戶強收綿絹,小人喜歡作亂,這樣強行征斂,恐怕不可以吧?」李通說:「曹公(曹操)與袁紹相持,正在危急時刻。周圍郡、縣竟然這樣背叛,如果不立刻徵收綿絹,送到許都,就必定會有人說我坐觀成敗,有所等待。」趙儼說:「事情確實像您考慮的那樣,但是應當區別輕重緩急。稍稍放鬆,我來為你消除這個顧慮。」

於是,趙儼給荀彧(讀玉)寫信,說:「如今陽安郡百姓窮困,鄰近郡縣都已叛變,容易受到影響,這正是這一地區安危的關鍵時刻。而且陽安郡的百姓,保持忠節,身處險境而並無二心,我認為國家應該加以慰撫,但卻反而加緊徵收綿絹,這怎麼能勸導百姓一心向善呢?」

荀彧立刻報告曹操,曹操下令把已徵收的綿絹,一律退還給百姓。官民上下,都十分高興。於是,全郡保持了安定祥和。

 七、呂蒙善待百姓,軍紀嚴正

《資治通鑑》卷68記載:
 
三國時,吳國的呂蒙,到達尋陽,把精銳士卒,都埋伏在大船中,讓百姓搖櫓,穿商人的衣服,晝夜兼程。將關羽設置在江邊守望的官兵,全都捉了起來,所以關羽對呂蒙的行為,一無所知。糜芳、士仁,一直都不滿意關羽輕視自己,關羽率兵在外,糜芳、士仁供應軍用物資,不能全部送到,關羽說:「我回去後,一定將他們治罪。」糜芳、士仁都感到恐懼。於是,呂蒙命令原騎都尉虞翻,寫信遊說士仁,為其指明得失,士仁得到虞翻來信後,便投降了。虞翻對呂蒙說:「這種隱秘的軍事行動,應該帶著士仁同行,留下軍隊守城。」於是帶著士仁至南郡。糜芳守城,呂蒙要士仁出來與他相見,糜芳於是開城,出來投降了。呂蒙到達江陵,把被囚的于禁釋放,俘虜了關羽及其將士們的家屬,對他們都給以撫慰,對軍中下令:「不得騷擾百姓和向百姓索取財物。」呂蒙帳下有一親兵,與呂蒙是同郡人,從百姓家中拿了一個鬥笠,遮蓋官府的鎧甲;鎧甲雖然是公物,呂蒙仍認為他違犯了軍令,不能因為是同鄉的緣故,而破壞軍法,便流著眼淚,將這個親兵處斬了。於是全軍震恐顫驚,南郡因此道不拾遺。呂蒙還在早晨和晚間,派親信去慰問和撫恤老人,詢問他們生活有什麼困難,給病人送去醫藥,對饑寒的人,賜與衣服和糧食。並把關羽庫存的財物、珍寶,全部封存,以等待孫權的到來。
    
八、敬昭道不株連無辜,善待死者

宋代李昉《太平廣記》卷166記載:

敬昭道擔任大理寺評事。唐睿宗延和年間,州廳有人發動反叛,為此事而受到牽連的人,多達四百人。這些人將要提交給司農司,罰作勞役。他們還沒有上路,被拘系在州縣監獄裡。敬昭道根據朝廷的赦文,將他們全都赦免了。這時負責的官員,嚴厲責備大理寺,為甚麼赦免反叛者的家人。大理寺的行政長官、大理寺卿以及大理寺正等人,聞言大驚失色,指出是敬昭道所為。朝廷當政者憤怒地責備敬昭道,敬昭道解釋說:「朝廷的赦告文書講,被關押的囚徒,謀反者拘系在州縣,這才是被關押者。」並與當政者反覆辯論,多達五六次,但都沒有辦法讓他改變主意。那些受到牽連的人,全部都赦免了。敬昭道由此升遷為監察御史。先前,夔州被臨時招募的士兵舒萬福等十人,在被徵召途中,經過巴陵,渡河時被溺死。

敬昭道因事出使巴渝,來到萬年驛,夢見這十個人,向他祈求哀鳴,反覆再三。於是敬昭道召來驛吏詢問,驛吏所說與他夢中的情形一樣。敬昭道隨即招募一些水性好的人,把舒萬福等人的屍體,打撈上來,並準備好的酒肴,來祭祀他們。圍觀的人,無不嘆息。於是敬昭道又給附近的州縣下了文書,讓他們準備好棺材,讓這些人的屍體入棺,得以返還故鄉。那些被招募的士兵,聽說此事後,無不對他感激仰慕。
 
善待死者,慰藉生者。天地日月,均皆明白!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