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之道(5)

照遠


【正見網2020年05月29日】

接上文

4.為人處世之道

人是萬物之靈,天地之間的一切存在都是為人而安排的。上天在慈悲於人的同時也對如何為人處世有著明確而嚴格的要求,下面我們就從對於下列漢字的解析中來認識一下這個問題。

(1)「儒」字的結構是一個單人旁「亻」加「需」字,人之所需為儒,做人需要明白的道理就是儒家的教導。因為漢字是神傳文化,所以儒教的規範就是天定的做人的標準,通過儒家聖賢的論述表達出來教給人。儒家講做人要具備仁、義、禮、智、信,稱為五常,但是今天的世人大多數已經被變異到了不仁不義、不禮不智而且是什麼也不信的地步,所以都已經不是正常人了。

(2)「禮」字的正體寫法是「禮」,由示、曲、豆三個字會意組成。「示」字是見面、表示之意,「曲」字是彎腰、彎曲、曲身之意,表示恭敬,「豆」字表示珍貴的物品,因為豆類可以榨油,是五穀雜糧中最值錢的。這個字的基礎意思就是:帶上值錢的東西曲身示人,是為有禮。現代人也稱送禮為「表示表示」。孔子有句話:不知禮,無以立也。禮是安身立命的前提,有理先要有禮,有禮才會有利。在《周易》中,離卦是八卦之一,離為火、為日、為文、為禮、為麗。也就是說禮是文明的象徵,古人認為男女有別、長幼有序,彼此相處應該以禮相待,這樣才不至於社會亂套。所以古人說:禮者,天地之序也(語出《禮記》)。

(3)「教」字的正體寫法是「敎」,上所施,下所效為教,也就是說,教就是向學者傳授道理、技術和技巧的過程,從爻從子從攴,爻就是效,有效法、學習之意,子就是孩子、學生,攴(pu)字有敲擊、鞭策、督促之意。在《中庸》有句話說:修道之謂教。也就是說,教育的根本目地就是教人明白如何修道。但是今天的中國教育,以進化論和無神論為指導思想,教給學生的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也從不講善和道德,所以完全是背道而馳了。

(4)「育」字的含義是生養、教導等。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養子使作善也。其結構在古文中上面是倒寫的「子」,下面是「肉」。倒寫的「子」寓意為逆子,也就是不順心、不服管教的孩子,「肉」字表示肉身、身體。那麼從這個字的結構上來說,養育子女不僅僅是只負責他的身體健康成長,還要教導他重德向善,那怕是不服管教、不受約束的孩子也應該如此,這也是所有的為人父母者都應該明確的道理。

(5)「和」字的結構是「禾」字加「口」字,從口,禾聲,有和諧、協調之意。「和」字從口是指與人和的基本表現是隨和、和善,不與人有口舌之爭,所以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和,相應也。又「和」與「合」同音,故有匯集、聚和之意,與「沖」相對(凡事逢沖則散)。聚集什麼呢?人和財,故曰和為貴、和氣生財、家和萬事興……如果從道德修養的角度上來說,和的本質就是善良和寬容。

(6)「孝」字的含義是指子女對父母盡心奉養並順從。其結構是「老」字的省略加「子」,老在上而子在下,父母是天,人應該順天而行,所以講孝順。在傳統文化中認為,孝是人類文明與道德的根本,是禮的開始,百善孝為先,所以教育的「教」字孝在其先,教育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教人孝道。也因為父母是我們的生命之根,孝敬父母猶如為樹木之根澆水施肥,那麼自然會根深葉茂,對人來說就是子孫昌盛。同時「孝」字與「效」同音,效就是效仿、學習,因為我們的行為就是子女的參照,所以大凡不知道孝敬父母的人往往自己也有不孝子孫。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推行孝道就是為了給世間所有人創造幸福的晚年和未來。「孝」又與「笑」同音,子女孝則父母笑,子女不孝父母不笑。

(7)「勇」字的結構是「甬」字加「力」字,其含義是剛健果敢,無懼無畏。上面的「甬」字通「涌」,如同泉水湧出之意,同時「甬」字亦通「永」,所以還有長久之意。下面的「力」字有力量、勤奮之意,古人把精神所及之處都稱為力。也就是說,勇不僅僅是指人的膽略和勇氣,也不是一時之猛,更不是外在的蠻幹,而是一種需要長久保持和自始至終都應該具備的精神狀態,是研究學問和修道求真者必備的品質。

(8)「嫁」字的結構是「女」字加「家」字,這裡的「家」是回家之意,女人「回家」稱之為「嫁」。在古代漢語中,女子出嫁也稱為「歸」,歸也是回家之意。因為在傳統文化中認為,對於女性來說,娘家還不算是自己的家,只是暫時寄養的地方,婆家才是她真正的家,所以說女大當嫁,女孩兒長大了,就應該出嫁(回家)了。很多年輕人不能理解對這個字的解釋,其實大家只要想一想自己的母親、祖母或者外祖母,她們的家應該是哪裡就會明白了。

(9)「好」字的結構是「女」字加「子」字,其本意是美、善。如果從這個字的結構上來說,男女的結合為「好」。「易傳」上有句話: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也就是說,夫妻之緣是男女之間最元始的、最初的緣份,同時也是最美的、最善的、最好的緣份,那麼夫妻之間就應該用最美的心情和最善的心態來相處,這就是最「好」。

(10)「官」字的結構是「宀( mián)」字加「㠯(yǐ)」字,指在政府部門擔任職務的人。在古代漢語中「㠯」字通「以」字,指做事、有為。「官」字亦通「管」字,有負責、管理之意。人類社會中的各級政府部門,都是宇宙的法則在世間的體現,而其中不同階層的官員,無論職位高低,都是執法者,如同人身的五官一樣,各司其職,各有其功能。而「官」字又與「關」字同音,也就是說,為官者所要處理的每一件事情,對他來說都是一關,處理的好與不好就看他是否秉公執法,是否公私分明,所以說做官就是修行,就是上天對這部份人所提出的更高要求,無論他們是否有這樣的意識。而現代社會幾乎所有的為官者其出發點就是為私的,所以也根本就沒有修行的概念了,而是已經成為這部份人墮落和敗壞最快的一種途徑了。

(11)「政」字的含義是治理國家事務,其結構是「正」字加「攵」,攵就是攴(pū)。攴有敲擊之意,原指統治者靠皮鞭來推行其統治。正的含義是匡正、糾正、歸正。也就是說,為政的目地是為了教導百姓走正路,但前提是為政者自己要光明正大。所以孔子說:政者正也,子帥以政,孰敢不正(出《論語·顏淵篇》)其含義為:政的意思就是正,如果統治者率先垂範光明正大,還有誰敢做不好呢。他還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出《論語·為政篇》:統治者應以道德進行統治,即「德治天下」,則天下人自會心甘情願的臣服於他)。如果不講道德,不行德政,那麼所謂的政治,其實質就完全蛻變為整人治人了,就是苛政、暴政、惡政了。

(12) 「公」字的含義是利益大眾,正直無私,還有不偏、平等之意。其字的結構是「八」字加「厶」字,在古文中「八」字通「背」字,背就是背離、違反,而厶通「私」字,背私為公。從公字的字型來看,「厶」在「八」下,所以公字還有一層含義就是,在人類社會中,凡是打著為公的旗號有為者都是為了其掩蓋著的私,所有政黨,皆屬此類。又「公」字與「功」同音,功就是功德,功德是福份之源。所以做人要有公心,有公心才會有功德,有功德才會有福份。

(13)「狂」字的結構是一個犬字旁「犭」加「王」字,本義是指狗發瘋,後來引申為人的精神失常;也指氣勢猛烈,超出常態。在《廣韻》中解釋為:病也,心不能審得失之地,則謂之狂。從這個字的結構上來說,「犭」代表獸性,「王」代表稱王稱霸。也就是說,狂是人的一種病態,做人如果不能夠清醒的認識自己,不能夠擺正自己的心態和位置, 目空一切,唯我獨尊,這就是「狂」。

(14)「詭」字的含義是欺詐、奸滑,還有怪異、不正常之意。從言從危,言就是言語、計策、說法,危就是危險、危害,也就是說,給他人造成危害的、置人於險境的計策、言論為詭。又詭與鬼同音,所謂詭計,就是鬼計。魔鬼、邪惡者害人,多用詭(鬼)計。詭計多端者內心陰暗,自私邪惡,易墮鬼道、魔道,最終害人害己。所以做人應該誠實正直,坦蕩磊落,利人利己,才是正道。

(15)「樣」字的正體寫法是「樣」,有形狀、標準、樣板之意。其結構由木、羊、永三字組成。在太極原理中木代表道,也就是真,而「羊」字通祥,也就是善,「永」字代表永恆不變。也就是說,「樣」就是標準,就是法則,就是楷模,不會隨著時空的變化而改變。對人來說,要活出個「樣」來,不是單指名利雙收,而是首先要使自己的道德修養符合真與善的標準,這才是聖人,這才是榜樣,這就是好樣的。

(16)「尊」字的含義是高貴、敬重,也指地位或者輩份高。在古代漢語中也作酒器解。其結構是「酋」字加「寸」字,酋字的含義是酒官之長,也有久遠和成熟之意。寸字在古代漢語中代表法度、分寸。所以說掌管法度者為尊。也可以說所有成熟理性、心中有法度、做事有分寸的人才是真正高貴的人,才是讓人敬重的。那些無法無天、肆意妄為的人是不值得尊重的,也毫無尊嚴可言。

(17)「改」字的含義是變更、修正。從己、從攴(pu), 攴有敲擊之意,引申為鞭策、督促。從己,說明需要改變的是自己。人只能改變自己,很難改變別人。《易傳》中有:君子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18)「貴」字的含義是價錢高、地位高、品質高。其結構是由中、一、貝三個字組成,從其結構上來說,「居中、守一、掌貝」者為貴。居中就是官居高位,守一就是堅守正道、堅持原則,掌貝就是掌管和擁有財富。在當今世道無論哪個階層的人多數都不守正道,不重規則,所以皆非貴人也,位再高錢再多其人也賤。

從對以上漢字的分析中我們看到,神傳文化規範了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從儒家的做人規範、夫婦之道到教育的目地以及做官從政等等,都有明確的要求,那就是要符合宇宙之道在人世間的體現,人類社會要長久永存,人要生活的高貴又有尊嚴,也是需要時時刻刻都心存正道。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今日神州

神傳文化網專題

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