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顏淵問為邦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7年11月13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顏淵問為邦。子曰:「行夏之時(1),乘殷之輅(2),服周之冕(3),樂則韶舞(4)。放(5)鄭聲(6),遠(7)佞人(8)。鄭聲淫,佞人殆(9)。」 (《論語・衛靈公第十五》)

【注釋】

(1)夏之時:夏曆,既符合天文節氣,又方便農業社會農耕所需,後代多沿用。也稱為農曆、夏正。
(2)殷之輅:輅,音「路」,大輅,古代君王乘坐的車子。按周禮天子有五種不同材質的輅,其中以木質的輅最樸素,殷朝的輅就是木輅。
(3)周之冕:冕,音「免」,古時大夫以上的王侯所戴的禮帽。周代的禮帽。
(4)韶舞:韶,音「杓」,相傳為古代虞舜時的樂曲名稱,孔子認為盡善盡美。舜時的舞樂。
(5)放:排斥、禁絕。
(6)鄭聲:即「鄭音」。鄭國的音樂多淫聲,為靡靡之音。故稱淫蕩不雅正的音樂為「鄭聲」。
(7)遠:音「院」,遠離、不接近。
(8)佞人:佞,音「濘」。有口才但心術不正的人。
(9)殆:危險。

【語譯】

顏淵問如何治理國家。孔子說:「用夏曆,乘殷朝的木質車子,戴周代的禮帽,奏舜時的樂舞,禁絕鄭國淫蕩的樂曲,遠離有口才但心術不正的人,鄭國的樂曲浮靡淫蕩,佞人危險。」

【研析】

各個朝代各有其特色,有純正的也有不正的東西,正的可以選用,流傳下來,不正的就捨棄,淘汰了,那麼留下來的正統文化精品,也許就是開創另一個輝煌的基礎和憑藉。為邦之道,基點如果夠正,選用的那一切,開創的格局,自然也是純正的,人們生活在其中,受著正統文化的薰陶,思想、言行舉止、文藝表現等,展現出來的就是禮義之邦、高度文明的社會,人民的道德水平就是高的。相反的,保留了低下的東西,例如:鄭聲和佞人,其為禍、污染人心、敗壞道德的作用,也是不容小看的。選用什麼,去留什麼,嚴謹把關,只有為天下生民著想的心,才能做好這些事。

治理國家可以選用、取法、保存眾家的特長,造就出高尚道德和豐富思想的社會人群,在這樣的基礎上,他們就能更進一步認識到人生的意義在於返本歸真。這樣大面積的社會人群,如果能在自己所在生活環境、工作崗位修養心性,如果出現這樣的局面,很多人願意返本歸真,他們就不能再緊握著世間的一切,哪怕是再好的東西,也不能再取眾家之所長了,只能按著正法正道,有師父帶領,專一地昇華心性,專一而回歸於本性,才能返本歸真了。

【延伸思考】

1、修養心性不分貧賤富貴或職位等級,都能在做好自己的本分中,用心提高心性,為政治國者也是如此,如果不肯用心提高心性,就治理不好國家,可能不能積大德,還會損大德造大業。同樣的,就算做再卑微的工作,也能從中修養心性。

想想看:當一個學生和為人子女的,應該如何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你會不會小看自己的身份地位和本份?你能用正確的態度和思想看待自己而不受他人的態度和思想影響嗎?

2、治國者如果是品德很高尚的聖賢,他們可能以高於世間的基點行無為而治,這樣不只是自己走在返本歸真的路上,也會以禮樂教化人民,使人們道德回升;相反的,治國者如果是品德低下的小人,他可能把整個國家人民當作自己的資產,為了滿足一己之私,也不惜以權勢將無辜百姓領上絕路。

想想看:為何會出現小人治國的局勢?小人治國將為國家人民選用什麼?帶來什麼?對社會人群的思想、心性、道德將會有什麼影響?小人治國的局面可能會如何終結?

【閱讀資料】

《道德經》裡關於為政治國的一些摘錄

老子在《道德經》闡述的道理,也足以為為政治國者參考,比如他講:「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我的理解是:聖人以百姓為念,對不同的人都以德來教化,把百姓當作自己的孩子來看待。

又講:「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泫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我的理解是:告誡君王要清心寡欲,而自然國富民強。

又如「治大國若烹小鮮」,我的理解是:治國就像燒魚一樣,不要經常翻動它,不要朝令夕改。

還有「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我的理解是:君王奢侈,則人民貧困;君王有為地治國,結果人民更難治理。

可見,老子的《道德經》雖然是一本有關修煉的書,但也足以使人明白什麼是治國之道,文字不多,但內涵、道理是深刻的。

(改寫自正見網: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5/9/13/33835.html)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