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馬殷征討高季興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9年04月01日】

【原文】

楚王殷如岳州,遣六軍使袁詮、副使王環、監軍馬希瞻將水軍擊荊南,高季興以水軍逆戰。至劉郎>s(1),希瞻夜匿戰艦數十艘於港中;詰旦(2),兩軍合戰,希瞻出戰艦橫擊之,季興大敗,俘斬以千數,進逼江陵。季興請和,歸史光憲於楚。

軍還,楚王殷讓(3)環不遂取荊南,環曰:「江陵在中朝(4)及吳、蜀之間,四戰之地(5)也,宜存之以為吾 I蔽(6)。」殷悅。環每戰,身先士卒,與眾同甘苦;常置針藥(7)於座右,戰罷,索(8)傷者於帳前,自傅治之。士卒隸環麾(9)下者,相賀曰:「吾屬得死所矣。」故所向有功。

(出自《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七十六・後唐紀五》)

【注釋】

(1)劉郎>s:地名。在江陵府石首(今湖北石首)境內沙步。

(2)詰(音節)旦:第二天早上。

(3)讓:責備。

(4)中朝:地處中原的後唐王朝。

(5)四戰之地:地平坦無險,四面受敵。

(6) I(音汗)蔽:屏藩障蔽。

(7)針(音針)藥:針和藥物。

(8)索:尋找。

(9)麾(灰):古代用來指揮軍隊的旗子。

【語譯參考】

楚王馬殷到達岳州,派六軍使袁詮、副使王環、監軍馬希瞻等率領水軍攻打荊南,高季興用水軍迎戰。到了劉郎>s,馬希瞻趁著夜間在港中偷偷藏匿數十艘戰船,第二天早晨,兩軍交戰,馬希瞻開出戰船攔腰截擊,高季興被打得大敗,俘獲和斬殺了數以千計的荊南士兵,然後進逼江陵。高季興請求講和,並把史光憲送還楚國。

楚軍回去後,楚王馬殷責備王環為什麼不乘勝拿下荊南,王環說:「江陵地處唐朝及吳、蜀之間,是四面受敵的地方,應當保存下來作為我們的屏障。」馬殷聽後很高興。王環每次作戰,都身先士卒,和大家同甘共苦;他常常在座位右側放針和藥物,作戰結束,他就把傷兵找到營帳前,親自為他們敷藥治療。那些分配到王環部隊的士卒們都互相稱賀說:「我們找到了值得賣命的地方了。」所以每次作戰,都能建立戰功。

【研析】

一個人能力再強,也須得民心,有輔佐的人,方能成大事,否則孤掌難鳴,也難做出轟轟烈烈的事業。文中馬殷派袁詮、王環及馬希瞻去攻打荊南,逼得高季興求和。馬殷原先責備王環沒乘勝拿下荊南,當王環對他分析了地理位置的情況後,馬殷很高興,覺得他做此抉擇是睿智的。可見做事需要深謀遠慮,不能光貪圖眼前利益。再看王環對屬下的態度,真正做到了仁愛關懷,使得部屬都樂意替他賣命,難怪每次作戰,都能立戰功。原來是他的待人態度讓人感動,無形中增加了軍隊士氣,正符合了兵家所言的策略。待人是否真誠,非一時可裝出來,全都是自己人格特質的自然流露。所以王環的可貴之處,在於他具備軍事能力及為人真誠。

【延伸思考】

1.待人真誠與否,將會影響哪些層面,請談談你的理解。

2.從一個人做事的方法,就知道他是否有智慧,你覺得王環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參考資料】

1.《資治通鑑》(65) 李國祥 顧志華 陳蔚松主編 台灣古籍 2001年二月出版
2.《資治通鑑今注》(十四) 李宗侗 夏德儀校注 台灣商務印書館
3.《白話資治通鑑》(第十九冊)沈志華 張宏儒 主編 建宏出版社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