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儲小倉不若儲大倉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0年03月24日】

【原文】

二年,移守大名。歲大水,漂沒廬舍,租稅無從出,弘范(1)輒(2)免之。朝廷罪其專擅,弘范請入見,進曰:“臣以為朝廷儲小倉,不若儲之大倉。”帝曰:“何說也?”對曰:“今歲水潦(3)不收,而必責(4)民輸,倉庫雖實,而民死亡殆盡(5),明年租將安出?曷(6)若活其民,使不致逃亡,則歲有恆收,非陛下大倉庫乎!”帝曰:“知體,其勿問。”

(出自《元史·卷一百五十六·列傳第四十三》)

【注釋】

(1)弘范:張弘范(1238年-1280年),字仲疇,元朝名將,漢族,河北涿州人。曾參加過襄樊之戰,後跟隨元帥伯顏南下征宋,最後在崖山海戰中帶領元軍滅亡南宋。至元十七年(1280年)正月十日病卒,終年四十三歲。
(2)輒(音折):就。
(3)潦(音烙):雨水過多,水淹。
(4)責:要求。
(5)殆(音代)盡:大概都。殆,大概,幾乎。盡,都,全。
(6)曷:何不。

【語譯參考】

至元二年(1265年),張弘范被調至大名(今屬河北省)。這年發生大水災,淹沒了房屋,無處收租稅,張弘范就免了當年的租稅。朝廷定他獨斷專權的罪名,張弘范請求入朝進見,並說:“臣認為朝廷在小倉儲備,不若在大倉儲備。”世祖說:“為什麼這樣說?”張弘范回答說:“今年雨水過多,不收莊稼,如果定要要求百姓繳租稅,國家倉庫雖然充實了,可是百姓大概都餓死了,第二年租稅將從哪裡出?何不讓百姓活下來,使他們不致逃亡他鄉,那麼年年有租稅可收,這不是陛下的大倉庫嗎?”世祖說:“你很識大體,不再問你的罪。”

【研析】

租稅是國家重要的財政收入,若是太平盛世當然問題不大,可是一旦天災人禍,影響百姓的收入或加重稅收,人民可能會抱怨連連。此時為政者當體恤的是民心,大家共體時艱,而不是強征課稅,否則可能導致人民為逃避賦稅而遠走他鄉,或弄得民不聊生。固然上級的命令該遵守,但若不合人民需求,則宜彈性處理,如張弘范因為私自免了大名的租稅,被朝廷定獨斷專權的罪,他請求入朝申訴,向世祖說明理由,才不再定問他的罪。可見我們在判斷是非之前,應該先了解原因,才不會被表面假象蒙蔽。亦即法令是僵化的條文,一旦碰到緊急情況,還是得從寬處理,這也正是考驗為政者是否有智慧,是否能苦民之苦。所謂見微知著,從小事就可看出一個人的心性,我們要了解一個人,不妨多留意他平日的所作所為。

【延伸思考】

1. 張弘范如果按照當時的法令強收租稅,正應了“因小失大”這句成語,你想它會產生什麼禍害?
2. 法令宜因時因地制宜,你覺得當如何制定法令較為恰當?
3. 張弘范因為上朝申訴理由,才不被冤枉問罪。想一想你是否也曾對周遭的人,因沒詳細去了解原因而誤解他?

【參考資料】

1.《二十六史精粹金譯下》門歸  主編  建宏出版社  1994年8月出版
2.《白話續資治通鑑》(第十一冊)沈志華  主編  建宏出版社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