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4年04月20日】
王著,字子明,元代時的山東益都人。他從小性格沉穩,膽識過人,疾惡如仇。他輕財重義,不拘小節。
王著原在老家擔任小官,後來棄官從軍。因作戰英勇,擔任了千戶職務。至元十九年(1282年)王著“密鑄大銅錘,自誓:願擊阿合馬首。”阿合馬何許人也?王著為甚麼那麼痛恨他?
阿合馬(?一1282年),元初大臣,回回人。中統三年(1262年),任諸路都轉運使,專領財賦。因興辦礦冶、整頓鹽政等較有成績,受世祖忽必烈的信用,官至中書平章政事。於是他擅權日甚,援引奸黨,排斥殘害異己;他經商牟利,侵吞民田,無惡不作。
他主管財政時期,任意增加稅目、稅額,加重對百姓的盤奪。他還濫發紙鈔,造成物重鈔輕。他入相位後,變本加厲地網羅黨羽,到處安插親信,把自己的兩個“不肖子”,委任為大都路總管等高級官職,其他幾十個兒子也多居要職。他嗜殺成性,殺人之後,有時還把皮剝下來。他到處搶男霸女,妻妾達三、四百人。
阿合馬的倒行逆施,引起了朝內百官的憤怒。當時著名的理學家許衡,多次當面指責阿合馬。中書右丞相廉希憲,曾杖責阿合馬。太子真金,非常討厭阿合馬,曾多次在皇帝面前羞辱他,還打傷過他的面額。
阿合馬厚顏無恥、陰險狡猾,而對人又多智巧言,使忽必烈“不知其專愎益甚”,還繼續“授以政柄,言無不從。”使他有恃無恐,瘋狂地迫害反對他的人。宿衛士秦長卿,向皇上請殺阿合馬,而被“斃於獄”;大臣崔斌,由於陳奏阿合馬的罪行,受陷而死。一時間,肅殺之氣,漫於朝廷,使官員“廷中相見,無敢論列”。
這時候,一位不顯眼的人物,挺身而出,他就是王著!
王著有個朋友是姓高的和尚,對阿合馬的罪行,也恨得咬牙切齒,他也願意幫助王著,為民除害。
至元十七年(1282年)三月,忽必烈與太子真金,北去上都(在今內蒙古正藍旗東閃電河北岸)巡視,京城由阿合馬留守。王著認為這是天賜良機,決定要動手誅殺阿合馬。經過努力,有幾十個人願意參加他的除奸行動。
3月16日深夜,把一位與真金長得相似的人,打扮成太子的模樣,騙過衛士,進入城內。第二天,參加行動的僧人(高和尚),來到中書省,聲稱太子回京,今晚要做佛事,命令阿合馬迎接太子的輿乘。
黃昏時,王著策馬來到阿合馬府第,“詭言太子將至,令省官悉候於宮前”,於是,阿合馬派親信右司郎中脫歡察兒,與王著先行一步,自稱隨後就到。
簇擁著假太子的高和尚一行,與接駕的人馬脫歡察兒等碰上,假太子“責以無禮,盡殺之,奪其馬。”在東宮前,王著和假太子的人馬,與阿合馬及其屬官相遇,獨假太子立馬上,他呼中書省官員到前邊來,並忽然大喊一聲:“阿合馬,你當知何罪?”說時遲,那時快,王著速上前,將袖中所藏銅錘,砸向阿合馬,見他腦漿迸裂,才住手。這時,留守司一伙人趕到,王著高喊:“殺賊者我”!掩護高和尚等逃跑。
王著刺殺阿合馬的消息,傳到上都,忽必烈“聞之震驚”,他遣人迅速返回京城,處理這一事件。
至元十七年(1282年)三月二十二日,王著和高和尚等人,被處以死刑。臨刑前,王著視死如歸,慷慨激昂地高喊:“王著為天下除害,今死矣!異日必有為我書其事者。”王著死時,年僅29歲。
忽必烈發現官員、百姓對阿合馬的死,無不拍手稱快!他感到奇怪,“及詢孛羅,乃盡得其罪惡,始大怒曰:‘王著殺之,誠是也!’乃命發阿合馬墓,剖棺,戮屍於通玄門外,縱犬啖其肉。”阿合馬的黨羽幾百人,都被罷了官,幾個兒子被處決,家產全部籍沒。
王著的英雄行為,為後人所歌頌。王惲寫王著《義俠行》,說他“袖中金錘斬佞劍,談笑快取奸臣頭!”
正是:
世道險峻佞臣猖,
行惡姦淫太囂張;
人神共憤出義俠,
替天行道威名揚;
風聲颯颯捷如箭,
雷厲隆隆冷猶霜。
阿賊首裂彈指死,
王著傑烈萬古芳。
應運時勢造英雄,
華夏多有好兒郎!
(事據《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