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李家女捐產助學(數文)

齊整升


【正見網2014年06月22日】

一、李家女捐產助學

台州太平縣李家的女兒,許配給林家,還沒有出嫁,丈夫就死了,李家女為他送葬,侍奉公公婆婆直到他們去世。

林家本來很窮,李家女以做針線活謀生,節衣縮食,有多餘的錢就買田地,積累了十幾年,共有田地六十畝。因為林家沒有後代可以繼承,她就把自己的這六十畝田地,呈報給學使,請求幫助求學的人。每年縣試,取第一名作主,把田地的利息,分成四份,以其中的三份,幫助不能參加省試的窮文生;以其中的一份,幫助不能參加省試的窮武生。

太平縣的縣令,把這件事,載入了縣誌。這是清朝乾隆間的事情。

(清代除康祺《郎潛紀聞》)

【附言】

這位李家女,沒有出嫁,就死了丈夫,仍然盡妻子、媳婦的責任,送死養生。難得的是,她十多年節儉度日,購買田產,用田產的利息,幫助窮困的文生、武生應試,希望這些人取得功名。這種捐產助學的善行,皎若天日,光彩照人。可欽可佩!

二、姚老長壽的奇訣

揚州北湖地區,有一位姚仁和老人,在清乾隆五十一年六月,坐著轎子,到集市上去,一個老人背著個袋子錢,跟著他。半道上,幾十個小孩圍著轎子,轎子不能前行。姚仁和發脾氣,責備背錢袋的老人,那老人連連應承著,各給了孩子一個錢,叫他們走開了。

不久,進了集市,在酒店喝酒,姚仁和老人吃了半斤肉,說道:“我吃飽了,要走動走動,不坐轎子了。”說完,邁步就走。背錢袋的老人,跟不上他,累得汗流浹背。

原來,這一天是姚仁和老人的百歲生日,他要去繞著北湖的各座神廟祭神。抬轎子的,是他的兩個孫子;背錢袋的,是他的兒子,年紀八十歲了。姚仁和頭髮還是黑的,看上去,只有六十歲左右。於是,鄉裡人想把他報告給官府。某商人更想宣揚、慶祝這件事。

但是,姚仁和不同意,磕頭感謝道:“我是農夫,一生不敢居在人上,所以才能活到今天。我一旦把自己賣出去,就不是農夫該做的事了。況且,蒼天會催我快死。”

於是,人們都謹遵他的意願,不再張揚這件事。

(清代陳康祺《郎潛紀聞》)

【附言】

百歲老人身體健壯,飲食、行動自如,是人間的奇事。姚仁和自述長壽秘訣,一是“生平未敢上人”,意思是說他一生淡泊處世,不與人爭名奪利,平平靜靜地生活;二是“不把自己賣出去”,即不干昧良心的事。這就是他的長壽奇訣。

文中以仁和老人的脾氣、食量、步履、見識,生動地刻畫了他的形像,並用他八十歲的兒子,來反襯他,使他們父子二人,都活生生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三、贈米

陳恪勤被奸佞誣陷後,即將在過年以後,被解押去京城。

他在頭一天的、大年三十的晚上,在潞河(今河北通縣東)買米。米店主問:“客人叫什麼名字?”回答說:“我是陳恪勤。”店主又問:“是湘潭的陳公嗎?”答道:“是。”店主說:“你是廉潔的官吏,我怎麼能收你的錢呢?”就把錢還給他,還問了他住在什麼地方。

第二天,陳恪勤住所的外面,有一陣車響、人聲。有人送來十石米,一封信。信上寫道:“天子一定會再次啟用你,你應該始終保持節操,不要讓天下人失望。”信尾沒有署姓名。

陳恪勤問挑夫:“是誰送來的米?”

挑夫說:“那人姓魏。”

陳恪勤前去探望,但那姓魏的人,已經關了門,外出了。原來姓魏的人,是一個隱士。

(清代陳康祺《郎潛紀聞》》)

【附言】

魏某贈米陳恪勤,接濟他被誣陷後的生活困難,反映了百姓敬重、希望官吏清廉的情愫。

米店老闆說話很乾脆:“是廉吏,安用錢為!”

陳恪勤這個人物,寫得淳樸、厚重。

魏隱士這個人物,寫得豪俠正義,又有點神龍見首不見尾!

四、因禍得福

京城有個姓陳的人,在琉璃廠開了一家書店賣書。為人誠實,有時還能照顧貧苦的讀書人。

清光緒庚子之難,陳某為了避難,遷到外地去。等他回到京城的時候,家裡的財產,已經一無所有,懊惱喪氣得要命。

有一天,他到鄉裡去看望朋友,那個朋友說:“社會動亂,人們流離失所的時候,不知什麼人,放了兩箱書在我房裡。你本來是干賣書這個行當的,趕快拿去看看,那些書也許可以賣幾個錢。”

陳某翻看那書,發現有以小楷抄寫的《紅樓夢》全本。每頁十三行,每行三十個字。抄寫的人,各自把姓名注在書的中縫,原來是陸潤庠等名家幾十人,所共同抄寫。陳某這才知道這部紅樓夢抄寫本,是皇宮裡的東西,急忙帶回家,但不敢給人看。

過了半年,經同行的某人介紹,陳某把這部書,賣給了某國公使館的某秘書,得了一大筆錢。他不再為衣食擔憂了。

(清代徐珂《清稗類鈔》)

【附言】

禍福相倚,自古皆然。光緒庚子之難,禍及陳某,使他辛辛苦苦積攢起來的家產,蕩然無存。後來,福也臨及陳某,他意外得到皇宮流失出來的整部《紅樓夢》精楷抄本,發了大財。世事這樣變幻,是人料所不及。雖然說人遭禍或得福,都是天意安排,不可妄求;但不妨淡泊處之,安穩前行。而且平時還應盡力地照顧別人,做個有良心的人才好。

六、受人尊敬的胡貞女

胡貞女讀書而明大義,小時候許配給同縣的祝竣望,然後,跟著做官的父親生活在四川。她成人後,祝竣望去四川迎親,途中經過曹湖,船翻了,淹死在水裡。訃告到四川,胡貞女假裝不知道,從此不穿綢緞錦繡,吃飯常常迴避吃魚肉。等她父親攜帶家眷還鄉,胡貞女就流著眼淚請求道:“從前,弟弟們年幼,母親又多病,我不敢述說自己內心的感情。現在,弟弟們成人,娶了妻子。而祝婿(祝竣望)客死在道路上,魂魄沒有依靠、歸宿。我應該為他找個繼子供奉他。我請求到他家去。”

於是,她悲傷地哭得死去活來。她父親不得已答應了她。當天,家裡以祝竣望妻子的身份,為她備轎,送行的人,都穿了白色的衣服,戴著白色的帽子。路旁舂米的女人、做小生意的男人見了,沒有不停下手裡的活兒感嘆的。

胡貞女到了祝家,侍奉公公、婆婆,十分孝敬;接待族人,和睦、愉快。她還撫養丈夫哥哥的兒子,把他作為自己的兒子,教他讀書。她嚴守禮法,正派高尚。同鄉的人,都稱讚她,十分尊敬她!

【附言】

胡貞女,先對父母盡孝盡禮,後來又對婆家盡禮盡孝。真是一位難得的賢惠女子啊!

七、袁簡齋論錢財

袁簡齋有位朋友很有錢,但不仁義。

他就寫信勸這位朋友,信中說:“善於運用錢財的人,錢財雖然很少,但除了自己享用外,仁愛是糧食,道義是酒,這都是錢財造成的。不善於運用錢財的人,除了妻子奴僕有怨言外,還招致禍患,也都是錢財造成的。”

(近代易宗夔《新世說》)

【附言】

人生不能沒有錢財,但支撐人生的又不是唯有錢財。人在社會生活中,除了錢財之交,還有仁義之交,守錢財,棄仁義,過一種孤立的富貴生活,並不可取。

袁簡齋勸富而不仁的朋友善於用財,其財既指錢財,又指仁義,希望他樂善好施,以避禍全身。 袁簡齋論錢財,言簡意賅!

八、王積薪聞棋

王積薪,唐玄宗時的人,以善弈名世。王積薪棋術高明,已是功成名就。他自認為天下沒人是自己的對手。

有一次,他要去京城長安遊覽,走到半路時,在一家客店住宿。等到滅了蠟燭,他聽到店主家的老婦人,叫隔壁的媳婦,說:“晚上這麼好的時光,難以打發,我們下一盤圍棋好嗎?”媳婦回答說:“行啊。”

老婦人說:“我在第幾道下子了。”

媳婦說:“我在第幾道下子了。”

兩人各說了幾十次。

老婦人說:“你敗了。”媳婦說:“我認輸。”

婆媳倆說棋時,王積薪把每一著都記下了;第二天復驗那盤棋的局勢,見布局和攻防,都十分奇妙,是自己的棋藝,所望塵莫及的!

(唐代李肇《國史補》)

【附言】

王積薪是唐玄宗時的圍棋高手,自認為天下無敵。殊不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客店裡婆媳倆,憑記憶暗中對弈,就是“下盲棋”。其技藝卻遠在王積薪之上。

正是:
世界本來很廣,
不可孤芳自賞;
學海確實無涯,
不可夜郎自大!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