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8年11月14日】
我們說,從家庭到國家,只要存在人的管理,就屬於廣義的帝王學的範疇,規模不同,但處理問題的核心智慧卻是相同的,治國和治家,最關鍵的就是一個德字。孔子說的「為政以德」是第一次從具體的也是最重要的處理國政的職業角度闡明德的實際作用。也就是如何運用德來展開國政了。因為德就是所有職業的宗旨,離開這個宗旨,無論你擁有多高的專業技能,都可能淪為隨意被人操控的利器。當然也就會見識狹隘,無法掌控全局,極易處於被動的局面。
日本近代宰相導師「安岡正篤」就曾明確指出,光有專門業務能力或者技術能力的從政者,不能被叫做政治家,只能說是一味執行具體業務的業務家。兩者區別就在於見識的不同,器量的不同。其實我們說白了,這就是德行不同的外在表現。德的大小真的就決定著智慧的大小。
政治家不是業務家
安岡正篤研究宰相,同樣離不開中國的歷史,他在說明政治家與業務家的區別時,舉了兩個例子,都是中國古代的名相。其中一個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丙吉問牛的故事。
這個故事出自《漢書.丙吉傳》。大概說的是,漢朝漢宣帝時,暮春的一天,宰相丙吉外出,遇到行人鬥毆,看到路邊躺有死傷者,但丙吉卻不聞不問,驅車而過,侍從感到太奇怪了。不曾想過了一會兒,看到老農趕的牛步履蹣跚、氣喘吁吁時,丙吉卻如臨大敵,十分驚異,馬上讓車夫停車,詢問緣由。
下屬覺得太過不解,於是問丙吉何以如此重畜輕人。
丙吉回答說:「行人鬥毆,有京兆尹等地方官處理即可,我只要適時考察其政績,有功則賞、有罪則罰,這樣就可以了。丞相是國家的高級官員,所關心的重點應當是國家大事(不是這些鬥毆小事)。而問牛的事則不同,如今是春天,天氣還不是太熱,那頭牛如果覺得天太熱而喘息,那麼現在的氣節就不太正常了,農事勢必會受到影響。所以,我過問了牛的事兒。」
安岡正篤認為,這才是真正的政治家,不局限在具體的業務,而是把握全局考慮問題。他的說法有對的地方,但並未觸及到根本。
看丙吉如何認識宰相要務
大家看這個故事,丙吉並非不關心人的性命,相反,這才是宰相真正愛百姓的方式。他心裡很清楚,地方發生鬥毆事件,自然有地方管理治安的機構和官員來處理,他只要監管百官的德行政績,為君主慧眼識人才,選賢任能即可。當然有罪者,瀆職者,就要懲罰告誡或者撤職。做好這些事,有德的賢能官員,自然就能處理好這些鬥毆的事件,從根本上照顧好全國各地的百姓。如果各地官員德行有虧,那才是真的危害百姓。宰相一個人就算再有精力,再心疼百姓,也無法全國各地一一親歷親為去處理這些事情。所以,為君主慧眼識人,選拔有德賢能,才是宰相之德政,才起到宰相本質的作用,才能真正讓人,讓百姓受惠。
而他見牛喘氣,意不在牛,而在人,擔心的是節氣不正常,影響農事,這關係到整個國家的生計,是百姓存亡的大事。如果農事出問題,發生饑荒,那才是最可怕的,死的人就不是一個兩個了。
也就是說,宰相在替君主把握全局,非常明白自己的要務是什麼。他不是做具體業務的人,而是識人用人者,這一點安岡正篤說的不錯。但是問題來了,人們也可以說識人用人就是宰相的具體業務,在這個位置的人,應該還是掌握了具體業務的操作的。其實說法應該反過來,有多大的修為,有多大的仁德,就有多大的氣度和見識,自然就能把握全局。自身無德,就無法公正無私,胸襟器量自然就小,就愛聽好話,眼界自然就低,見識自然就狹隘,識人也就不明,把握全局就更做不到。
宰相為政 德是統帥
那麼宰相該如何識人用人呢?什麼才是標準呢?很簡單,以德為宗旨為統帥,第二才是看才能,否則必然天下大亂,自己的宰相之位甚至性命也必將不保。
宰相選拔官員大權在握,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很多時候,國家命運就掌握在宰相的手中。他如果結黨營私,對百姓無仁愛之心,只想著維護自己的權勢,就不能一心想著如何照顧好百姓,那麼他選拔的官員,就是能夠投其所好,奉承自己,維護自己的諂媚之徒。以權謀私,欺壓百姓的腐敗政治,就會發生。反過來,自己也會被人利用和擺布。孔子說,巧言令色,鮮矣仁。這些諂媚奉承者,都是為了自己的私慾,沒有人會真心待人。最後不過相互利用。宰相如果無德,屬下百官自然無德,自身也就逃脫不了被人利用和出賣的結局。
所以,一個有仁德,講道義的人,自然就會站在自己的位置,思考如何為政以德,就是如何在宰相主要政務上圍繞德來展開。所以丙吉就會在替君主選拔賢能,監管百官的宰相政務上圍繞德來進行。以道德標準恆定官員政績,選拔人才。他做的,基本上就是帝王的主要政務了。也是帝王學的主要內容。只不過這樣一來,帝王選用宰相的眼光就變得很關鍵了。眼光錯了,就會被奸臣所害,被奸臣利用和擺布。秦檜就是大家最熟悉的例子,出賣國家,害死岳飛,讓宋徽宗父子受盡屈辱,被金國囚禁,不得回朝。宋徽宗可謂歷史上因用人不當,反受其制,最受屈辱的皇帝了。
結語
這個故事,其實講明了兩點,一個就是為政者因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主要業務,不可不察。這也就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其中一個具體的理解;另一個就是最關鍵的,不管身處何種位置,處理何種政務,都要本著一個德字來展開,否則,不但毫無智慧,還會出亂子。比如這個宰相的政務,如果他僅僅知道自己的政務,但是卻無德,選用的都是以權謀私,貪贓枉法之徒,那麼不久國家必亂,人心必敗壞,各地動亂不止,到那時,宰相之位也坐不穩了,各種焦頭爛額的事也就接踵而來,必然不得善終。歷史上這樣的教訓太多了。
因此,不在其位雖然不謀其政,但是在其位者,必須謀德政。如果不謀德政,就沒有資格坐在那個位置上,即使坐在那裡,也坐不穩的,坐不長久的。帝王無德,會被推翻,宰相等官員無德,會被彈劾,或者招致牢獄之災。這樣的情形,今天的中國還在發生著,只不過惡報的時間早晚不同罷了。
當然,這也就是為何古代聖賢娶妻重德,選擇賢者的原因。家政同樣需要賢妻才能管理好,才能家和萬事興。
安岡正篤舉出這個故事,是提醒人不要變成只懂得業務和技術,不懂是非善惡的人,失去宗旨的人。業務家和政治家的區別,說白了就是有德無德的區別。沒有了德駕馭才能,統領業務,你的技術和才能就會被惡用。
理解了這些,再回過頭看《貞觀政要》的為政宗旨,為君之道,就會感同身受了。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