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8年10月28日】
【原文】
岐州刺史,安定梁彥光有惠政,隋主下詔褒美(1),賜束帛及御傘,以厲(2)天下之史,久之,徙相州刺史。鄴自齊亡,衣冠士人,多遷入關,唯工商樂戶(3),移實州郭(4),風俗險詖(5),好興謠訟(6),目彥光為著帽餳(7),帝聞之,免彥光官;歲余,拜趙州刺史,彥光自請復為相州,帝許之。
豪猾(8)聞彥光再來,皆嗤(9)之,彥光至,發擿(替)(10)奸伏(11),有若神明,豪猾潛竄(12),闔境(13)大治。於是招致名儒,每鄉立學,親臨策試(14),褒勤黜怠(15),及舉秀才,祖道(16)於郊,以財物資(17)之,於是風化(18)大變,吏民感悅,無復訟者(19)。
新豐令房恭懿,政為三輔之最,帝賜以粟帛,雍州諸縣令朝揭,帝見恭懿,必呼至塌前,咨(20)以治民之術。帝謂諸州朝集使曰:“房恭懿志存體國(21),愛養我民,此乃上天宗廟(22)之所佑(23),朕若置而不賞,上天宗廟,必當責我。卿等宜師範。”因擢為海州刺史,由是州縣吏多職稱,百姓富庶。 (出自《資治通鑑今注》)
【注釋】
(1) 褒美:褒賞讚美。
(2) 厲:鼓勵。
(3) 樂戶:官妓。
(4) 郭:城外。
(5) 險詖(音為必):險詐不止。
(6) 謠訟:謠:謠言的意思。訟:告訴、冤枉的意思。
(7) 目彥光為著帽餳(音為糖):目:稱的意思。餳:飴,也被稱為是糖漿的意思。
(8) 豪猾:豪強狡猾的歹徒。
(9) 嗤:笑的意思。
(10) 擿(音為替):舉發的意思。
(11) 奸伏:奸詐伏藏的意思。
(12) 潛竄:潛藏逃竄。
(13) 闔境:全部的環境。
(14) 策試:命題、考試。
(15) 褒勤黜(音為處)怠:褒獎勤奮的人,懲罰怠惰的人。
(16) 祖道:餞行的意思。
(17) 資:資送的意思。
(18) 風化:風俗教化的意思。
(19) 咨:詢問的意思。
(20) 體國:對國家忠心的意思。
(21) 上天宗廟:指神靈及祖先的意思。
(22) 佑:福佑、保佑的意思。
【語意參考】
岐州刺史安定人梁彥光治理有政績,隋文帝下詔書予以表揚,並且獎賞給他一束絹帛和一把御傘,以勉勵天下的官吏。過了一段時間,又調梁彥光到相州當相州刺史。但是相州鄴城自北齊滅亡以來,衣冠士大夫遷入關中居住,只有那些手工業者、商人和樂戶遷入鄴城,因此民生險詐刻薄,人們喜歡造謠訴訟,稱梁彥光為“戴帽的飴糠”。隋文帝聽到了這些傳聞,便命免除梁彥光的官位。一年後,又要任命他為趙州的刺史時,梁彥光卻請求隋文帝再任一次相州刺史,於是文帝便允許了。相州的豪強狡猾的官吏聽說梁彥光要再次來到相州任職,都紛紛嗤笑他。
梁彥光到相州後,開始懲治不法的人,親自審理案件,料事如神,因此豪強狡猾的官吏紛紛潛逃,之後相州境內的社會秩序大為好轉。梁彥光又招聘了一些名儒,在各地建立鄉學,親自主持考試,表揚獎勵勤奮的好學生,並開除那些懶散不求上進的學生。對於被州郡薦舉的秀才,他親自在鄴城郊外設宴替他們送行,並資送路費。於是相州的社會風氣大變,官吏百姓們都非常感激和愛戴著梁彥光,再也沒有打官司的人了。
新豐縣令的房恭懿的政績是三輔地區中最好的,於是隋文帝賞賜給他粟米絹帛。每當雍州所屬縣令覲見天子的時候,文帝見到房恭懿,一定把他叫到坐榻前,向他徵詢關於治理百姓的方法。隋文帝還對各州朝集使說:“房恭懿一心想著國家,愛護黎民百姓,這實在是上天和祖先保佑我大隋王朝。朕如果視而不見,不加獎勵的話,那麼上天和祖先一定會責備著我。你們都應該向他學習。”於是提升房恭懿為海州刺史,就因為這樣,當時州縣官吏大多稱職,能夠勤政愛民,致使社會安定,百姓富庶。
【研析】
本則故事內容描述著隋文帝對於底下的臣子所作所為有所賞賜,而且還向一位臣子請教如何管理百姓的方法,從這篇故事可以知道,對於文帝而言,如果表現優良,必得重重賞賜。相反的,表現不好,必定會有懲罰,就如同梁彥光一樣,雖然因為謠言讓文帝免了他的官位,甚至要調他到別處去,但梁彥光並沒有因此而離開相州,因為他了解到相州的風氣是多麼的不好,因而必須要自己去處治相州的環境,再次的請文帝恢復他相州的官位,就因為這次的機會而立下大功,也深得相州百姓們的愛戴。雖然底下有良吏,但是文帝了解到自己的不足,知道底下的臣子房恭懿的政績優良,竟放下自己皇帝的身位,來請教房恭懿,如此寬大的心,也坦然接受臣子細心的指教。文帝了解到房恭懿的表現必須要讓底下的官吏引以為鑑。
【延伸思考】
1. 從本篇故事可以了解到一個人做事態度應為如何?
2. 如果你是梁彥光,會因為謠言而被誤會免官位,從此喪志?如果不會,有何做法?
3. 從文帝對房恭懿的態度來看,自己是否曾文帝一樣,放下身段請教別人問題?
【參考數據】
1. 中華叢書資治通鑑今注 宋‧司馬光 著作者 李宗侗夏得儀等 校注 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55年10月初版 67年8月三版
2. 白話資治通鑑精選為政篇 《通鑑》今譯系列編委會 編譯 陳聖元 編 鴻態圖書公司出版部 83年11月初版第1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