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9年08月08日】
一、驕侈必亡
朱元璋打敗陳友諒以後,見到他所使用的鏤金床,說:「這與孟昶的七寶溺器,有什麼不同?」便命令毀掉它。
侍臣說:「陳友諒沒富卻驕橫,沒貴卻奢侈,因此而敗亡。」
朱元璋說:「難道富了就可以驕橫,貴了就可以奢侈嗎?有驕侈之心,即使富貴了,天怎能保持長久?身處富貴的人,更應抑制奢侈,洪揚儉約。戒除嗜欲,還恐怕不能滿足百姓的期望;何況窮盡天下之技巧,來供奉一己之私呢?這樣導致敗亡,是自然的。」
二、慎斷親情案
明洪武年間,太平府的老百姓中有兄弟二人,相互之間攻擊揭短,告到了官府。刑部請求治他們兄弟二人的罪。
朱元璋說:「兄弟之間,是最親的骨肉關係,豈有互相告狀的道理?只因一時糊塗,或偏向自己的妻子,爭長競短,怒氣相加,才鬧到如此地步。我想:他們的人心和天理,尚不至於泯滅。暫且推遲斷案,等到他們氣忿平息,善心重新萌發,一定會自己悔過。」
第二天,那兄第二人,果然要求改過,於是釋放他們,兄弟二人,和好如初。
三、成不忘難
明洪武元年,朱元璋對侍臣說:「我常想創業的艱難,白天飯吃不安,夜裡覺睡不寧。」侍臣回答:「皇上日理萬機,未免太操勞了。」朱元璋說:「你們不知道,創業剛開始,成功不容易,守護成功之後的基業,更加困難,我怎敢心情安閒,而忘記艱難呢!」
四、言必求簡
明洪武年間,刑部主事茹太素,上疏議論時務的文章,字數長達一萬多,朱元璋命令幾個人,才連續的給自己誦讀完畢,而採納其中切實可行的文字,才五百多字。他因此感嘆道:「我徵求意見的目的,是要它切合實際,並且有益於國家,那些浮誇的語言,只能攪亂視聽罷了。」於是命令中書官員,按照這份上疏中寫得好的部分去做,並且將其確定為進言上書的格式,使進言者,在陳述意見時,沒有多餘的文字。
(以上數事皆據明代余繼登《典故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