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究竟在哪裡?

羽化


【正見網2014年09月05日】

“我”究竟在哪裡?“這個人一定是有精神病連自己都不知在哪裡”。你一定會這樣說。但細心探究下去,你真不一定知道你自己在哪裡,也不一定知道你真正的自己是誰?

有人指著自己的身體說:“這不就是我嗎?”在現實生活空間中,這確實是你,如果連這一點都不承認,別人是無法理解和接受的。但是應指出的是,你和你的根本不是一回事,你的衣服、你的房子、你的工作、你的親屬等等,這都是你的,這是非常清楚的。可是隨著對人體研究的深入,人們認識到,身體上的各個組織器官,也是屬於你的。你的手、你的四肢、你的心臟、你的大腦,甚至你的整個身體都可以說是你的,哪有你啊!再往微觀看,身體的每一個細胞或每一個分子、原子等, 也都可以說是你的,那麼真正的你在哪裡呢?面對著自己在尋找“自己”,好像玩笑一樣,其實並非玩笑,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在哲學和心理學的研究中,對於“自己”有許多不同的概念。有的認為,現實的自己包括個人軀體和心理上的各個方面,經驗的自己是現實的自己中在任何時期都能客觀觀察到的哪個部分。有的認為,真實的自己是一種動力,促使個人追求自我實現的動力,人人都有一個獨特的真實的自己。理想化的自己是個人對自己不合情理的想像。還有的認為,象徵的自己是作為個人對自身身份的理解,其中包括個人的情感、思想與自己和與他人的關係、人生觀等。

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認識,現實空間中的各種物質,無論是動物、植物、高山、河流與大海,還是星球、星系或宇宙等,都只不過是由大小不同粒子所組成的不同形狀、密集度不同的系統而已。微觀上來看,物體是不斷運動著的大量原子和分子的密集系統。人們吃的山珍海味與土豆,穿的高檔服裝與舊布衣衫,住的高樓大廈與草屋平房,在微觀層次上並無大的區別,到原子這一層幾乎都一樣,都是粒子組成的,哪有高低貴賤之分?哪有貧富之差別?所以人無休止地追求,滿足一時的慾望,從微觀空間來說,是毫無意義的。

2001年12月17日電視台“國際時訊”節目中播出了這樣一則消息:美國一些科學家和醫學家做出了這樣的試驗,他們調查了許多病危病人在昏迷心臟停止跳動而後來被搶救過來之後的情況,讓這些人敘述了在死亡狀態下的感覺,結果許多人談出來的結果令人感到驚奇,有人感覺到脫離了自己這個身體的束縛,有人看到了搶救他們的病房和醫生等等。目前,科學家還無法恰如其分地解釋這些現象,有的認為是一種幻覺。類似的現象在世界各地都有,在我國也曾經多次報導過這種事例。這說明人的身體並非真正的自己,當一個人失去知覺時,這個身體只是一個單純的毫無感覺的肉體,而不是真正的“他”,那麼“他”上哪裡去了呢?對此問題的探討,使人們追究到人的意識和思維,這是不是真正的“自己”呢?

意識和思維都是哲學和心理學的重要研究內容,對意識和思維的不同認識及觀點構成了各種不同的學派及學說。有的認為意識是一種物質或精神要素,有的則認為意識是一種特殊的物質,是一種精神的高級產物,思維是一種精神活動,等等,儘管各種意見不同,但都承認意識和思維是構成“自己”不可缺少的最重要因素,沒有意識和思維,就不是一個完整的人,就談不上“自己”所以把意識和思維作為真正的自己來分析,是很有道理的。如果是這樣,那麼美國科學家在調查中發現人在死亡狀態下,有人感覺脫離了自己這個身體的束縛,是不是意識脫離了身體的束縛呢?是不是意識看到了死亡後的一切呢?這會涉及到許許多多的問題,諸如意識與身體的關係如何?意識怎樣支配這個身體?為甚麼有時候自己不能控制這個身體?等等。

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是思想觀念和經驗支配著自己的行為,後天社會環境所形成的觀念與思想意識並不是沒有區別,但當支配人的行為時,人是很難分清究竟是觀念支配自己還是意識支配自己。大多數人是依據觀念去思考、去做事,人們也都認為是自己所作的。當人心裡平靜時,冷靜地回憶一些事物,會發現很多時候,自己也不知怎麼回事,就做出了很多錯事,這都是自己的觀念和經驗指揮著自己去做,並不是真正發自內心去做的,也就是說,不是自己真正的思維意識支配這樣做的。因為不容易分清,所以只要是你身體所做的,人們都籠統地當成了你自己做的。嚴格地說,我們平常所說所做的許多事情,並不是真正的“自己”(思想意識)所支配去做的,而是後天所形成的思想觀念代替人的意識支配這個身體去做的。

從修煉中找尋“我”,找尋真正的自己。

我是誰
天地茫茫我是誰
記不清多少次輪迴
苦難中無助的迷茫
期盼的心如此的累
黑夜中流出的是滄桑的淚
直到我看到真相的那一刻
直到我追尋到大法貫耳如雷
我明白了自己是誰
我知道了在神的路上奮起直追
(《洪吟三》)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今日神州

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