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8年08月13日】
【原文】
曰喜怒 曰哀懼 愛惡欲 七情具
匏土革 木石金 絲與竹 乃八音
【字詞義解釋】
(1)喜:高興、快樂。
(2)怒:憤怒、生氣。
(3)哀:悲傷。
(4)懼:害怕。
(5)愛:喜歡。
(6)惡:憎恨、討厭。
(7)欲:願望,一種想得到滿足的意念。
(8)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種情緒。
(9)具:有、備有。
(10)匏(與袍同音):匏瓜,形狀像葫蘆。指用匏瓜製成的樂器,如笙、竽(音魚)。
(11)土:黏土。指用黏土燒制的樂器,如熏(音薰)。
(12)革:皮革。指用皮革製成的樂器,如鼓。
(13)木:木頭。指用木頭製成的樂器,如柷(音住)。
(14)石:玉片或石片。指用石玉製成的樂器,如石磬(音慶)。
(15)金:金屬。指用金屬製成的樂器,如鍾、銅鑼。
(16)絲:絲弦。指利用絲弦發聲的樂器,如琵琶、琴、瑟。
(17)竹:竹管。指利用竹管發聲的樂器,如簫、笛子。
(18)音:原為聲音,此指樂器 。
【譯文參考】
高興、生氣、悲傷、害怕、喜歡、討厭、及慾望,是每個人天生的七種情緒。中國古代稱用匏瓜、黏土、皮革、木頭、石玉、金屬、絲弦、竹管等八種材料製成的樂器為「八音」。製作的材料不同,所發出的聲音也各具特色。
【讀書筆談】
從四季四方、五行五常,講到了七情與八音,中國人常講,人有七情六慾,這裡雖然定為七情,把慾望的欲,也歸為七情,其實是為了方便孩子記憶。七情之說,來自道家,《黃帝內經.》把喜怒憂思悲恐驚定為七情,認為喜極傷心,怒傷肝,憂愁和思慮過度傷脾胃,悲痛過度傷肺,恐懼和受驚嚇則傷腎臟。所以憂思過度的人,往往胃口不好,受到驚嚇,直接腎臟受損,屎尿失控。
這裡的七情雖然與《黃帝內經》提到的不同,但還是採用了七情之說,私塾先生講解時,同樣會教給孩子這些古老而基本的認識,然後進一步解釋,儒家為何把愛惡欲特別列入七情之中。與醫學不完全相同。因為儒家,特別講求仁心待人,愛的情感,喜歡的情感,討厭的情感,憎恨的情感,還有各種慾望,都源自私情,無法控制情緒,不僅使人直接傷害自己的身體,還極其容易使人失去理性,因愛生恨,因恨甚至傷人殺人。這些情緒,要懂得控制,才不會迷失心智,釀成大禍。所以古人講情時,必定要跟隨著義字,有情還要有義,發乎情還要止乎禮。不可為情傷人或者自毀輕生。
古人始終非常理性地對待情感。從小就教育孩子要控制情緒,只需按仁義禮智信這五個不變的道理來做人即可。今天的人為情可以殺人和自殺,對待生命的態度極不嚴肅,對待家庭和婚姻也極不負責,甚至連情傷身的常識也不懂,道德的崩潰與感情的失控,造成了多少社會與家庭的問題,和多少複雜難解的現代精神疾患。因此幼兒的教導,古代顯得非常理性與高明。
至於八音,講的是樂器,實際涉及的是古代的音律樂曲和舞蹈等方面的有關樂的知識,古代的音樂,本用作治病和通天地自然。正的音樂,可以預測國家的興衰,過度哀傷悲憤及男女情愛等淫亂之樂意味著國家的敗亡,次序的混亂,道德的崩潰。反映到人體,會傷及脾胃、肝臟、腎臟和肺臟,導致人體功能失常,百病皆生。
宮商角徵羽是古代講的五音音律。 《樂記》中記載:「審察一個國家的音樂可以知道這個國家的政治狀態,也能從中知道該如何去治理。 」 「太平盛世之樂,安詳又歡樂,其國家必定政通人和;亂世之樂,充滿了哀怨與憤怒,這個國家必定倒行逆施;亡國之樂,充滿悲哀與憂思,百姓就會陷於絕望的困境。聲音之道,與政治是相通的。五音中,宮音代表為君王,商音代表臣下,角音為民,徵音為事,羽音為物。君、臣、民、事、物這五者不亂,就不會有不和諧的聲音。若宮音亂了,則樂聲荒亂,這個國家的君王必定驕縱無度;商音亂了,則樂聲傾軋,表示這個國家官員敗壞;角聲亂了,則樂聲憂傷,百姓必多怨憤;徵音亂了,則樂聲悲哀,國家必多事不寧;羽聲亂了,則曲調傾危,表示國家財用匱乏。若五聲全部亂了,相互侵陵,則稱為慢。 這個國家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據《樂舞仙蹤之八:審樂知政 禍福前知》)
由此可看出,樂可以用來預測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旦夕禍福,古代的儒生,都要懂樂,方能治國,也能養生。這裡只是樂的啟蒙。
【故事天地】 黃帝與音樂
對古代中國人來說,音樂是聯繫天神的工具。音樂不僅僅是享受和娛樂,也是調解天地關係的神聖禮節。
中國樂器的發明時間很早,在《詩經》一書中就經常提到各種樂器。根據史書記載,伏羲作瑟,女媧作蕭,伶倫作鍾,神農作五弦琴。
黃帝命伶倫製作樂律,訂定十二律(十二個音階)。伶倫在西山找到了粗細適中的竹子,用其中最結實的竹子削成竹笛。當他吹著自己做的笛子時,突然有幾隻鳳凰降落在他身邊的樹上,公鳳首先唱了起來,它的第一個音與伶倫竹笛發出的聲音相同,接著又唱了五個音,伶倫很快的削出能發出這五個音的笛子。母凰唱了六個音,伶倫趕忙削出這六個音的竹笛。伶倫把十二支笛子按音序排好,就完成了十二律。為了永久的保存這十二個音,黃帝下令鑄造十二個能準確呈現笛音的銅鐘,之後,所有樂器的音階都必須與銅鐘相符。
黃帝除了命伶倫作鍾外,在與蚩尤的戰爭中,為了提升士氣,也曾製作一個特別的戰鼓,並親自擂鼓來提振軍威。這鼓是用住在東海的名叫「夔(音奎)」的怪獸的皮晾乾後作成的,鼓槌則是雷神身體裡最大的一根骨頭。當黃帝擂起這特別的戰鼓時,聲傳五百裡外,天地為之變色。
此外,黃帝在泰山會合天下鬼神時,曾製作名為《清角》的樂曲,這首曲子氣勢萬鈞,能「驚天地、泣鬼神」,是真正天上的樂曲,凡人是聽不得的。而黃帝在打敗蚩尤之後,為了慶祝勝利,又作了一部《棡鼓曲》,也是氣勢非凡的樂曲。
(註:根據正見網《三字經》教材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