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讀書筆談(二十八)

劉如


【正見網2018年08月31日】

【原文】

宋齊繼,梁陳承,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與高齊。

【字詞義解釋】

(1)宋:南北朝時期南朝的一個朝代名。其開國君主劉裕(宋武帝),小字寄奴,是漢高祖劉邦弟弟楚元王劉交的後代。對東晉有功,被進爵為宋王。後迫晉恭帝禪讓帝位給他,改國號為宋。史稱南朝宋或劉宋(與後來的宋朝(趙宋)區別)。公元479年,宋順帝劉准被蕭道成所逼,將帝位禪讓給蕭道成,南朝宋終被南朝齊所取代。劉宋共歷經五十九年。
(2)齊:南北朝時期南朝的一個朝代名。蕭道成篡宋自立,國號齊,即齊高帝,齊共歷經二十四年。
(3)繼:接續、接連。
(4)梁:南北朝時期南朝的一個朝代名。齊朝東昏侯暴虐無道,於是刺史蕭衍起兵滅齊,蕭衍即位為梁武帝。後因侯景叛變靠陳霸先起兵討伐侯景,但梁也被陳霸先所篡,梁亡,共五十六年。
(5)陳:南朝的朝代名,陳霸先為開國之君,因侯景之亂國土殘破而且物資也缺乏,到了後主時被隋滅亡了,共計三十三年。
(6)承:繼續、繼承。
(7)南朝:宋、齊、梁、陳四朝。
(8)都:建國都。
(9)金陵:地名。即今南京市。
(10)北:從北魏統一北方開始,到隋文帝滅北周為止,歷經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史稱為「北朝」。
(11)元魏:即北魏,又稱後魏、拓跋魏、元魏。拓跋珪為北魏開國皇帝,史稱太祖道武帝。因魏孝文帝改姓元,故稱元魏。
(12)分東西:魏分為東魏和西魏。至後期,北魏的實權,被大將高歡和宇文泰所掌握。公元534年,北魏的孝武帝逃到長安投靠宇文泰。第二年,宇文泰殺了孝武帝,另立文帝;高歡另立魏孝靜帝,遷都鄴城。從此,北魏分裂成兩個朝廷。歷史上把建都在長安的叫西魏,建都在鄴城的叫東魏。
(13)宇文周:南北朝時期的北周。西魏後來被宇文覺所篡,建立了北周。因皇室姓宇文,又稱宇文周。後被隋所滅,歷經二十五年。
(14)高齊:南北朝時期的北齊。東魏被文宣帝高洋所取代,建立了齊國。史稱北齊。因皇室姓高,又稱高齊。後被北周所滅,歷經二十八年。

【譯文參考】

晉朝傳了一百多年之後進入南北朝的時代。其中南朝共經歷了劉宋、齊、梁、陳四個朝代。這四個朝代,都將國都建在金陵。

自北朝的元魏開始,至孝武帝時,元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後來,宇文覺篡西魏,建北周,高洋篡東魏,建立北齊。

【課文講解】

歷史從東漢末年的三國走入晉朝,又從晉朝,進入南北朝時期,由420年劉裕篡奪東晉建立南朝的宋開始,至589年隋朝滅南朝的陳為止,上承東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因為南北兩勢長時間對立,所以稱南北朝。

我們說,歷史從漢末的三國分權的220年開始,一直走到南北朝,長達360年。如果包括漢朝末年的動盪,幾乎相當於四百年,與大統一的正統王朝漢朝或者唐的歷史不相上下。是政權長期分裂或者交替統治的時代。

這樣的長期動盪與分裂,意味著什麼呢?既然中原自古稱作神州,三國的諸葛亮寫下預言《馬前課》,預言了包括自己所治理的蜀漢政權的滅亡以及以後各朝的興亡。足見歷史的走向是天意的安排。目的是在各朝各代留下相應的做人的思想行為與文化,所以必然是神傳的文化。

上一課講到三國的歷史演的是「義」的文化內涵。當然劉備的仁德與禮賢下士的古代君主的道德風範依舊不斷。等於是對儒家文化的一個總結。之後就要開始奠定佛家的文化了。

回顧周朝末年的春秋戰國,也經歷了幾百年的分裂和動盪,卻因此出現了總結上古文化的以儒家和道家為首的諸子百家的思想和建立了儒家在人世中作為指導做人思想的正統地位,道家則作為修行和奉天意幫助改朝換代的力量和智慧而若隱若現地存在。因此當歷史走入又一個長達四百年的分裂時代,必然有它的意義。

既然三國時代,為的是演繹一個義字,是為總結儒家文化,留下仁義的思想。那麼也註定,另一個思想,佛家的思想要開始全面輸入中國,以便為下一個大統一的唐朝,奠定三教大繁榮,文化走入頂峰的時代奠定基礎。

因此就註定晉朝只是短暫的統一,形成講究文學詩歌書畫園林等藝術的獨立理論、審美觀,繼續為唐朝文化藝術奠定基礎後,又分裂成南北朝。這段南北朝時代,政權頻繁更替,目的是為了少數民族不斷與中原漢族融合,完成民族文化大融合,目的就是讓佛的文化從西域大量傳入中原,廣興佛教,為在中原留下佛法修煉的思想文化奠定基礎。

所以看這個時期的歷史,大量的皇帝都信奉佛教,佛寺被大批興建。我們看富裕的南朝,南朝各代寺院,僧尼之類極多。據載,宋有寺院1913所,僧尼36000人;齊有寺院2015所,僧尼32500人;梁有寺院2846所,僧尼82700人;陳有寺院1232所,僧尼32000人。不少王臣達官及文人學士,乃至民間也篤信佛法,於是佛寺遍布江東,而以梁武帝所造最多,也最奢麗。

這個動盪的歷史過後,最終佛法進入中原,為唐朝佛法的全面興盛打下基礎。一切看似無序,實則是一場為留下神傳文化的歷史大戲的既定安排。

但即使在這樣的時代,歷史依舊證實,仁君興國,昏君亡國。由於不是講述的重點,就不在此講述了。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研讀。

【故事天地】

梁武帝的故事

梁武帝是南朝梁代開國皇帝,同時也是一個極為虔誠的佛教徒。在他統治的三、四十年間,被史家譽為魏晉南朝兩百餘年來未有之盛世,在政治與文化等方面,也獲得很輝煌的成就。史書稱他:「六藝備閒,棋登逸品,陰陽緯候,卜筮占決,並悉稱善。……草隸尺牘,騎射弓馬,莫不奇妙。」以下是關於梁武帝的一則小故事。

梁武帝聽別人講起有一位叫作磕頭師的禪師修禪十分精進,並且很有神通,因而心生敬意,想見見他,就派人去找。有一天,梁武帝正在與別人一塊下象棋。忽然有使者來報告:「陛下要找的法師,他來了。」當時梁武帝正專心下棋,想殺掉對方一顆棋子,便大聲說道:「殺掉!」使者就趕快出去,把這位法師斬了。

等這盤棋下完了,梁武帝才想起來,說:「請法師進來。」使者回答說:「剛才陛下命令殺掉,臣已經奉命把他殺了。」梁武帝非常難過,便問:「法師臨死前,說了什麼話?」使者說:「法師講:貧僧無罪。只是我在很久以前有一世是個農夫,在用鐵鍬挖地時,誤殺了一條蚯蚓。皇上當時正是那條蚯蚓。所以現在我遭到了這個報應。」梁武帝聽後,流下了眼淚,悔恨不已。

這個故事,為的是告訴後人,佛法講的因果報應是真實存在的,人不可隨意殘害生命,善惡有報是天理所在,無論何人,何種身份,都要承擔自己為惡或者行善的結果。善因善報,惡因惡報,起到勸善的作用。

(註:根據正見網《三字經》教材改編)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

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