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本義系列(27):狼子野心寄籬下,伺機反叛遭剿殺

---字部「良、半、巢」
慧劍


【正見網2015年10月17日】

國共兩黨都打著救國救民的旗號,按理說目標一致,是應該走到一起去的,即便不能合二為一,起碼也應像多黨制那樣和平共處,但是實際上兩者卻再一再二的同室操戈,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中共只是打著為國為民的幌子而已,骨子裡它為的是自己奪取政權。由於建黨初期勢單力孤,於是在共產國際的指令下,它不得不虛與委蛇的寄人籬下,而懷著一顆狼子野心在暗中做大。

良 09-412112634 字部概義:同字義,範圍放浪,申張,行跡擴拓的。參見該字。
【良】( 甲)( 甲)( 金)( 篆)甲骨文從丁,兩邊從申各半。或從丁,兩邊附外引且彎回的雙線條。其義相同。金文小篆從日,也通。表示由建築主體所在地向外引伸且盤桓曲繞、採光極好的有頂蓋的通道,即“廊”的本字。因其庇護情勢寬延擴拓、在遮陽擋雨的同時能使人在較大範圍內走動和乘涼賞景,產生美好感受,故引表活動範圍張展隨意的、事物情狀不錯很好的等相關含義。
【浪】小篆從水從良。情勢放蕩、狀態不安定的水。泛表失斂不拘的情勢。
【踉】從足從良。腳足放浪,指大跨步。[跳踉:縱身遠跳][踉蹌:大跨步後倉促截停。形容絆倒之前緊急邁大步,對身體失衡狀態加以收停的情勢]。
【朗】小篆從月從良。形容月光明亮廣照。泛表事態清晰展呈的情況。[爽朗]
【鋃】小篆從金從良。形容金屬製品晃蕩的情狀。[鋃鐺:指鐐銬等可動的並起阻擋作用的金屬械具]。
【琅】小篆從玉從良。處於可動狀態的珠玉製件。[琳琅:形容懸掛中的精美玉件林立而浪動][琅琅:形容珠玉動撞(發出的悅耳聲音)]。
【狼】小篆從犬從良。遊走範圍極為廣闊,行跡遍及全球的一種野獸。借表狂野放縱的行為。[《詩•豳風•狼跋》狼跋其胡,載疐其尾。狼疐其尾,載跋其胡:如果放浪(而不是節制徐緩)的揚起下巴(指抬頭向後仰體),承載他的車駕其尾部就會像打噴嚏一樣猛烈振蕩。如果放量的一屁股坐下去進行頓挫的撞擊,運載工具的頭端就會被高高撅起。(貶謔乘客身量胖大,以致其身體重心的改變將嚴重影響車輛的平衡。因為古代早期的車輛兩輪單軸像蹺蹺板。由於與該詩的通行釋義差別較大,故在此長文做解)]。

當時的政治環境,已經進展到可以讓官員引咎辭職、使主席被迫下野的程度。如果只為爭權奪利,國共合作期間的中共是完全可以在體制框架內去進行的,由此可見,國共反目必然還有更本質的原因,絕不單單是一個誰執政的問題。中共自從附體於國民黨的那一刻起,滲透、拉攏、蠱惑、策反,裡挑外撅、動作不斷,直至異化出聽命於自己的武裝力量。它到底想做什麼呢?又有哪個政黨能容忍這樣的“合作”關係呢?

其實中共自己非常清楚,它根本不想要什麼民主制度,它要的是獨霸政權!它深知在國民政府的政體框架內是實現不了這一野心的,所以它要處心積慮、不擇手段的加以顛覆。試問,國民黨最終能自甘淪落到像現在大陸的八個民主黨派那樣的“花瓶”地位嗎?如果不能,那麼國共兩黨殊死一搏只是遲早的事。不僅是國民黨,任何一個政黨都不可能與共產黨平等相處,一旦時機成熟,勢必除之後快,是鐵定不能一起走到頭的。邪共必須要吃獨食,誰想分一杯羹?那就你死我活!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邪共自恃羽翼漸豐而為禍日烈,各方政府發覺養虎貽患而欲肅清匪幫,二力疊加,導致邪共撕下偽裝,原形畢露,全面暴動,公開叛亂。

“半”部概義同字義,直接做解如下。
【半】( 金)金文小篆從八從牛。(為制止牲畜大步伐快跑,用短繩連結其兩腿,通過互相牽掣)強行致使其(兩腿)不能完全分開。即“絆”的本字。泛表(只能邁開)二分之一(步)。
【絆】小篆從糸從半。泛表(用繩索)在腿部施加攔阻作用而導致的未能完全邁開的情況。
【拌】從手從半。以突破前方羈絆的情勢運動。[攪拌:(使筷子等長形物像腿足前行時)感覺攔絆(那樣對橫擋在下端的物體頂抵推進)]。
【靽】從革從半。使牲畜受拘,只能半步而行的皮帶。
【判】小篆從半從刀。剖開,切成兩半。使分別開來。使離析。
【伴】從人從半。指人互相搭配、共同做事時關聯緊密,各自如同整體中的一半不可或缺。
【畔】小篆從田從半。被田地間隔到兩邊各半的區域。田端地頭。[河畔:被河流間隔開的兩岸]。
【叛】小篆從半從反。體系的一半與另一半的關係逆反。在內部產生敵對力量。

因為“資產階級”有相對穩定的經濟基礎和厚重的學識底蘊而難以煽動,所以邪共始終在物質和精神都相對貧乏的“無產階級”身上打鬼主意。竭力對社會底層的人用“不可調和的階級對立”加以矇騙,使其產生盲目的仇恨任其驅遣,投身於“翻身做主人”的大騙局中去充當炮灰,並把流氓地痞視為“革命之最勇敢、最徹底、最堅決者“加以利用,從而將共匪的真實嘴臉暴露無遺,遭到三方政府的共同剿殺。

【巢】小篆從川從木,附窠穴形。表示鳥類、蜂類在樹枝等高處因形順勢搭建的可以群居的窩。
【剿】從巢從刀。鏟除巢穴。將老窩端掉。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今日神州

神傳文化網專題

連載